bim特性是以组件构建出出建筑、结构、机电的3D模型,其设计的变更可以直接替换组件,相较于传统设计作业方式有很大之优势。2019年建设工程教育网BIM机电建模流程。
整个流程:
1.获取轴网标高:
事实上如果设备专业和建筑专业同处一个工作环境中,轴网和标高均为协同共享,在设计过程中,由于所需的工作平面比较多,可以通过建立ACS坐标的方式来快速选择和切换工作平面。
如果设备专业和建筑专业没有同处于一个工作环境中,则需要手动来建立轴网和标高,这里比较倾向于使用草图模式来建立轴网。
2.参考模型:
在处理完轴网和标高之后,就可以将建筑模型参考进来。参考时注意正确的调整嵌套的层级。在参考完建筑和结构模型之后,再调节一下参考文件的显示样式,就可以开始设计工作了。
3.平面图纸:
建筑的模型,即使使用出图规则的功能,仍然不能满足常规我们出图的要求,因此,这里就需要建筑专业提供二维的CAD平面图来作为机电专业的底图。
在处理的过程中,机电专业较为关注的除了建筑模型的空间关系之外,还有一些梁、柱等结构构件的位置和尺寸信息需要关注。
对于机电专业而言,结构模型的信息要求不高。接到结构模型之后,处理方式类似于建筑模型的处理。
4.反馈建筑结构专业条件
前期条件主要为水暖电各专业的进线位置,制冷机房、消防水泵房、变配电室、消控室或值班室等房间的位置和具体的要求。要跟建筑专业设计师落实是否达到相应的规范要求。这一点与二维出图相同,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后期条件主要分为提设备洞口和管道桥架洞口。
(1)提消火栓、百叶、电箱等设备洞口
机电专业的设备洞口大多是在设备已经就位的情况下才会提出,这时只需将机电的信息模型提供给建筑专业即可。建筑专业将暖通、给排水和电气的图纸链接进建筑信息模型中,将所有百叶消火栓和电箱等设备在建筑的模型中打开显示,其他则关闭。建筑等专业在无异议的情况下,在相应的位置开洞处理,标记洞口尺寸等。这样就完成了设备开洞的步骤。
(2)提风管、水管、桥架洞口
风管的洞口都要提出与建筑专业协商,水管提洞情况较少,桥架洞口一般只提较大尺寸的,如300*300以上的洞口,过小的洞口在施工时现场开洞即可。
其实设计过程中机电专业是将条件提供给建筑专业,建筑同结构商量条件,最终确定条件如何实现。如基础的提交采用制作一个简单的单元,提供简单的尺寸要求,其上的设备重量则提取自设备中的参数数据,为了保证数据的提取,应保证设备的单元信息录入到模型中,这样才可被建筑结构正确的读取。
BIM应用经验,总结出一套简单、高效的管综方法及流程,如下:
一、清图
清图是管线综合平衡的第一步,其主要目的是清理掉图面上对管综无用的冗余信息,一是为了缩小图纸文件的大小,便于导入BIM软件,二是为了方便初步方案的确定,为后期的综合排布奠定基础。
二、合图
“合图”是管综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提高BIM建模一次成功的捷径。很多初学者或非机电专业的BIMer们根本不知道做这一步,导致后期管综调整效率低下,常年处于苦B加班状态。实际项目中,留给机电设备管线的安装空间一般在400mm~800mm之间,非常有限。
三、专业协同建模
初步排布方案确定后,各专业就可以协同建模了,建模团队一定要在同一个样板文件中建模,保证团队建模标准的统一、成果的一致性。
四、合模、管线调整
各专业建模完成后,就要对各专业模型进行合成,并对每层管线的纵向碰撞进行翻弯调整、避让,也就是解决同层管线的碰撞,对于非同层管道,基本不用考虑交叉碰撞问题。
五、模型审核、出图、交底
管综完成之后,要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对模型进行审核,重点关注是否满足装饰标高要求并对施工班组进行技术交底,保证模型落地实施。
六、管线调整的“五步法”
①管线综合时,遇到局部满足不了标高要求,首先想到的是部分管线是否可以移位,比如标准层的走道,没必要将所有的管线都集中在走道,两边的功能房完全可以布置部分管线,这是最有效的调整方法。
②当管线无法移位时,就要想到风管是否可以变截面,原则是不改变风管的截面积,管综的朋友深知这个是很有效的管综调整武器之一。
③前两种方法解决不了,这个时候就要与结构工程师进行跨专业的沟通了,看看是否可以安排部分管线穿梁安装。安排管线穿梁的原则是尽量安排有压管、小管道穿梁,一是有压管穿梁套管预留无需考虑管道坡度,二是小管道穿梁不会出现破坏梁的主筋,确保结构的安全。
④穿梁也行不通怎么办?这个时候就要与设计师进行沟通,看看设计师预留的设计余量是多少,可否更改设计、将管线的规格适当缩小,当然缩小的程度必须确保系统的安全运行。
⑤当上述的方法都无法解决,那只有与业主协商,适当的降低标高、牺牲一定的使用空间效果,毕竟工程要继续下去的嘛。
2019年
建设工程教育网BIM机电建模流程。
BIM就是利用模型信息的准确、全面以及更新高效性,来帮助设计方,施工方,业主方,监理方强化对工程的把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