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校课程

移动资讯

扫一扫
关注今日网校
掌握一手资料
免费试听
  • 今天
    简单学习网高中语文

    今日 免费试听

    立即试听
  • 今天
    简单学习网高中数学

    今日 免费试听

    立即试听
  • 今天
    简单学习网高中英语

    今日 免费试听

    立即试听
  • 今天
    简单学习网高考试听课程送大礼

    今日 免费试听

    立即试听
  • 今天
    新东方在线高中语文

    今日 免费试听

    立即试听
  • 今天
    新东方在线高中数学

    今日 免费试听

    立即试听
  • 今天
    新东方在线高中英语

    今日 免费试听

    立即试听
  • 今天
    新东方在线高中实验班

    今日 免费试听

    立即试听
  • 今天
    新东方在线高考试听课程送大礼

    今日 免费试听

    立即试听
开课流程: 注册会员 → 免费试听 → 选课报名 → 支付学费 → 再登陆听课

您现在的位置:今日网校 > 高考 > 2020年新东方在线沈阳教育培训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2020年新东方在线沈阳教育培训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来源:今日网校 2020-04-16 11:45:44
2020年新东方在线沈阳教育培训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我们的答题语句一定要简练,要言简意赅,这样既可以节省自己的考试时间,也可以节省阅卷老师的时间,提高自己考试分数的机会就会更大。2020年新东方在线沈阳教育培训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单选题
 
  1. 战国时期,为了供应军队日用的需要,军队驻扎的地方,往往成为商人逐利之场,逐渐形成了一种小的市聚,谓之“军市”,由军方设置令进行管理并对商人收取租税。这反映了
 
  A.军市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B.商人具有充分自由和最大利益
 
  C.军市解决了军队的经济问题               D.各国重农抑商政策的具体反映
 
  【考点】春秋战国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状况。
 
  【试题解析】春秋战国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私商产生并成为商人的主体。根据题干“为了供应军队日用的需要”,可知军市是市场需求的产物。“由军方设置令进行管理并对商人收取租税”可排除选项B,选项C、选项D在题干中未体现。
 
  【答案】A。
 
  2. 儒家在哲学的深度上不及道家,在法理的明确上不如法家,在人类平等相爱的理想上不如墨家,但它却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华文化的主流。这主要是因为儒家
 
  A.以仁与礼为核心推动了国家的统一           B.以私人讲学的方式培养了众多信徒
 
  C.主张以德治国始终受到统治者重视          D.不断发展完善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
 
  【考点】儒学成为主流统治思想的原因
 
  【试题解析】诸子百家思想各具特色,只有后继者不断发展完善适应时代需要才能发扬光大。A选项与C选项与史实不符,B选项并不能使儒学成为主流。
 
  【答案】D。
 
  3. 清朝书法家梁峨在《评书帖》中说:“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据此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魏晋南北朝时期市民阶层壮大,促进书法艺术的产生
 
  B.唐朝士人群体形成,以书法表达对规范和风骨的迫求
 
  C. 宋朝社会生活丰富多彩,文人以书法展现个人修养
 
  D.元明时期文化专制高度加强,使书法艺术渐趋没落
 
  【考点】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发展及时代特点
 
  【试题解析】本题为正误选择题,根据已有知识可判断,A选项“市民阶层壮大”不符合史实,B选项“士人群体形成”应为魏晋时期,D选项“书法艺术渐趋没落”与史实不符。
 
  【答案】C。
 
  4. 针对洋务派的“中体西用”,严复主张“体用不二”,提出“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此主张的目的是
 
  A.反对学习西方技术             B.完整系统引入西学
 
  C.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D.中西体用完全对立
 
  【考点】中国近代维新派的主张
 
  【试题解析】题干中严复对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提出批判,认为“体”和“用”是统一不可分割的关系,指出洋务派将 “体”“用”割裂的错误,实质是主张中国在学习西方时应该注意全面学习系统引入。选项A、选项D与题意不符,选项C虽为维新派的主张但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B。
 
  5. 1906年,英过自由党在大选中获胜,英国议会主动提议逐年削减并最终停止对中国鸦片出口。在此基础上,两国政府磋商谈判,并最终于1507年签订了《禁烟条件》。公开由政府支持的鸦片贸易终于成为历史。这体现了
 
  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要           B.中国禁烟运动收到实效
 
  C.鸦片贸易罪恶被深刻认识           D.鸦片贸易不再有利可图
 
  【考点】从英国主动终结鸦片贸易的视角考查近代中英贸易的发展变化
 
  【试题解析】英国对中国的鸦片贸易是近代以来西方殖民者主导的罪恶贸易之一,它的最终结束是多方面因素促成的。本题从英国自身的角度为切入点,从“自由党”“主动提议”“磋商”等关键词,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历史背景可以做出正确判断。
 
  【答案】A。
 
  6. 1958年9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提出应大力发展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争取在十五年左右的时间内,基本上做到使全国青年和成年,凡是有条件的和自愿的,都可以受到高等教育。这表明
 
  A.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地位             B. “大跃进”扩展到教育领域
 
  C. “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任务             D.普及高等教育成为发展核心
 
  【考点】大跃进运动相关知识
 
  【试题解析】根据题干中对教育事业发展的超高指标与1958年特殊的时间,不难判断出,以工农业生产全面“大跃进”为主的大跃进运动扩展到了教育等领域。
 
  【答案】B。
 
  7. 浦东开发开放后,中央政府先后于1990年、1992年和1995年3次比较集中地赋予一系列特殊政策,给予上海更大的资金支持和自主审批权。这些政策充分体现了
 
  A.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形成             B.浦东是中国最早开放的地区
 
  C.中国完全融入了全球化大潮             D.改革开放中的先行先试特点
 
  【考点】中国改革开放的特点
 
  【试题解析】中国为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放没有成熟或成功的经验做参考,“摸着石头过河”是对改革开放事业形象的描述。题干以浦东为例,强调“先后”“3次”给予特权,体现了先行先试的特点。选项A、选项B与史实不符,选项C绝对化。
 
  【答案】D。
 
  8. 在古代雅典和其他希腊城邦中,公民权与土地占有权是一致的。公民身份是占有土地的前提,而占有土地又是公民身份的基础。农民往往由于拥有一小块土地,才有资格成为城邦公民集体的一员。这说明
 
  A.农业是希腊城邦经济生活的重要部分
 
  B.外邦人可以购置土地获取公民身份
 
  C.继承土地的女性公民可拥有政治权力
 
  D.城邦公民权以土地多少为衡量标准
 
  【考点】从城邦公民权的基础来完整审视希腊城邦的经济生活状况
 
  【试题解析】从题中材料可以看出,合法拥有土地是拥有城邦公民权的基础,可以推知农业在城邦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选项B、选项C与所学知识不符,选项D题干未体现。
 
  【答案】A。
 
  9.马克思·韦伯认为:宗教改革并不意味着解除教会对日常生活的控制,相反却只是用一种新型的控制取代先前的控制。这里“新型的控制”指的是
 
  A.虔诚的信仰    B. 教会的仪式    C. 真诚的善行    D.神父的指引
 
  【考点】对宗教改革的认知
 
  【试题解析】宗教改革的领袖们都主张“信仰得救”来摆脱罗马天主教会对信徒救赎的途径以及结果的控制,但他们却以创立新的教会形式而代之。
 
  【答案】A。
 
  10. 19世纪70年代,德国和美国的工业公司已经创立了各自的实验室,并且拥有一定数量的科学家来解决一些特定的问题。尤其是两国的化学公司,发展与大学的联系,为其研究工作提供资金。这反映了
 
  A.研究的普遍化和工业的普及化              B.科研的个体性和合作的必要性
 
  C.资本的再生性和管理的科学性              D.科学的技术化和技术的科学化
 
  【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研究与生产技术紧密结合的特点
 
  【试题解析】19世纪下半期,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展开,科学研究的成果转化为生产技术的周期越来越短,科学与技术结合的迅速提高的生产效率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欧美大型工业公司纷纷创立实验室投资研发正是这一现象的体现。
 
  【答案】D。
 
  11. 1918年到1964年间苏俄(联)联结工农关系、城乡关系的措施经历了“军事动员一商品市场一行政计划一物质利益”的演变过程,这里“行政计划”阶段农业方面的措施是
 
  A.实行余粮征集制                B.征收固定粮食税
 
  C.掀起农业集体化                D.下放经营自主权
 
  【考点】苏俄(联)在农业方面的政策变化
 
  【试题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将苏俄(联)从1918年到1964年间农业方面的政策与题干信息一一对应,“军事动员”对应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商品市场”对应新经济政策、“行政计划”对应农业集体化、“物质利益”对应赫鲁晓夫改革。
 
  【答案】C。
 
  12.在中东,美国拥有庞大的海空军基地,为了让朋友放心,并威胁竞争对手。在东亚,美国海军把太平洋当作一个“美国的湖”,保证航运自由并让盟友安心。在欧洲,美国的军事支出占北约全部支出的75%。这一现象
  A.说明美国保卫世界和平              B.是二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体现
 
  C.是两极格局终结的产物              D.表明多极化格局趋势严重受阻
 
  【考点】战后美国称霸全球战略的实施
 
  【试题解析】战后美国通过强大的政治经济及军事实力,建立起了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等诸多领域的全球霸权体系,本题题干主要侧重于军事方面的史实描述。选项A、选项D与战后史实不符,选项C与题干表述的现象之间无充分联系。
 
  【答案】B。
 
  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要求。
 
  有学者将法律秩序定义为:当人类生产方式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法律与社会其他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互动,产生的社会主体间与法律相关的社会关系的现实状况.
 
  材料一
 
  在我国传统社会,国家的政权统治在最基层乡土社会中的作用微乎其微,由此也产生了国家法与民间法(以伦理道德为主的民间调解),即二元性法秩序.
 
  近代晚清以来,伴随着西方法律移植,中国传统的法秩序开始接受现代化的改造,但是制度的先行和观念的滞后,中国的法秩序依然呈现二元性。
 
  在现实中,不论是中国的古代社会还是近现代社会,并没有因为民间法和国家法性质的不同而造成法律秩序的内在紧张……调解作为由第三方主持下的双方合意达成的纠纷解决方式,在法律秩序的选择上,更具有自主性,因此,从理论上讲,调解更能体现自发秩序和人为秩序的组合,大小传统的沟通与弥合。
 
  ——摘编自王彬、褚晓琳《乡土社会秩序形态与调解史迁》
 
  材料二
 
  18世纪初,治安法官成为英国地方名副其实的“统治者”。治安法官的权力涵盖治安、行政、司法多方面。18世纪中后期起,在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带来巨大改变的同时,争取民主、自由、平等的改革运动兴起,由于治安法官贵族“家长式”的统治方式,如行使权力的专断与任意,利用治安权力对激进改革派与工人退动的镇压,对地方的管理松驰,落后等等.这些弊端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的文化与需求。
 
  19世纪,治安法官逐渐走向衰落与转型,英国通过地方政府改革,逐渐剥夺治安法官的行政权、治安权,通过司法改革使其最终蜕变成为纯粹的司法官员,负责简单的刑事案件。
 
  ——摘编自顾荣新《12世纪-19世纪英国治安法官的起源与流变》
 
  ⑴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法律秩序的特点并简析其原因。
 
  ⑵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19世纪治安法官转型的原因。
 
  ⑶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近代中英法律秩序的认识。
 
  【考点】从近代化史观来横纵向比较中英两国法律秩序的发展变化。
 
  【试题解析】:从近代化史观角度,中英两国都经历了近代的社会转型,政治方面走向民主化和法制化,在法律秩序层面,即顺应了时代趋势,又对传统有所继承。根据法律秩序的定义,可以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因素去进行分析。
 
  【答案】
 
  ⑴特点:国家法和民间法的二元性法秩序依然存在;中国传统的法秩序开始进行现代化改造。
 
  原因:政治:西方法律的移植(西学东渐);清政府和民国政府对于司法体系的改革;
 
  思想:对于传统思想(儒家思想和宗族观念)及司法传统的继承和发展;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小农经济依然占据主导地位等等。
 
  ⑵原因:政治:英国资本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发展与完善(改革运动兴起);
 
  经济:工业革命带来了社会关系的巨大变化(工业化下社会问题的复杂性,比如阶级矛盾的尖锐,统治阶级内部贵族与新兴工业资产阶级的斗争);
 
  思想:自由平等民主思想和公民权利意识的逐渐传播;
 
  其他:治安法官贵族家长式的管理弊端。
 
  ⑶认识: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传统影响着各自的法律秩序(或各自的法律秩序符合国情);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两国的法律秩序都经历了一个艰难而曲折的转型过程(或随着社会发展变化而进行调整);两国的民间调解和治安法官依然在现实中发挥着积极作用。(言之有理即可)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公元前554 年,郑国于产执政后,先后进行了三项改革:整变啊田亩,承认土地私有;按丘(旧时一种社会基层组织)向新的土地所有者征收军赋;把新颁布的法律条文铸在青铜大鼎上,公布于众,昭示全国上下一律遵行,以限制强宗贵族的特权和不法行为,保护庶民百姓的利益.
 
  材料二
 
  在改革第一年,有人做歌谣:“子产计算我的家产,征收财务税,丈量我的耕地,征收田税,谁杀死他,我助其一臂之力!”面对各种阻力,子产说:“苟利社稷,死生以之,”到了三年,又有人歌唱道:“我有子弟,于产教诲;我有士田,子产裁培。子产若是死了,谁来继位?”子产执政二十六年后死去,当时丁壮号哭,老人儿啼,说:“子产离我们而去了!让我们怎么生活啊?”
 
  一一上述材料译编自《左传》《史记·循吏列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子产改革的历史背景及目的。(9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众对改革态度的变化并归纳其原因。(6分)
 
  【考点】以子产改革折射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变法,考查大变革的时代特征。
 
  【试题解析】(1)历史背景:依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公元前554年”判断此时为春秋时期,再根据所学,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角度分析子产改革的背景。目的:从材料中“承认土地私有;按丘(旧时一种社会基层组织)向新的土地所有者征收军赋”,得出子产改革的目的之一是富国强兵,从材料中“限制强宗贵族的特权和不法行为,保护庶民百姓的利益”得出其目的之一是缓和矛盾。
 
  (2)态度变化:对比“改革第一年”、“三年”、和“子产执政二十六年”百姓对待子产和子产改革的态度,得出从反对到支持再到赞扬。原因:根据所学,改革成功的原因一般包括:改革者的能力和毅力、改革措施得当、促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民众的支持等等。
 
  【答案】
 
  (1)历史背景: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逐渐瓦解,私田大量出现;新兴地主阶层与贵族间的矛盾逐渐上升;大国争霸,小国生存艰难;思想上,百家争鸣,治国主张多元化。(6分)
 
  目的:富国强兵,缓和社会矛盾。
 
  (2)态度变化:对改革的反对和阻挠到大力支持和赞扬。
 
  原因:子产的信念坚定;改革措施顺应社会变化趋势;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民众受益。
 
  14.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材料一1909年,清政府颁布了《调查户口章程》,开始全国范国的户口调查,这次户口调查基本其备了近代人口普查的几点主要特征:
 
  1. 官方性——由政府发布命令统一组织进行
 
  2.全国性——包括全国所有国民
 
  3.退人进行——按人个别进行填报
 
  4.同时进行——以一个特定时间为标准进行调查
 
  5.系统处理—一将调查资料编成统一的表格
 
  ——摘自侯杨方《宣统年间的人口调查》
 
  材料二
 
  (清未》 哪里搞人口普查,哪里就进入紧急状态,百姓认为调查户口是官府灭门毒计,鸣锣聚众,在村旁挖一大洞将调查员活埋…… 新中国成立后共进行了5次人口普查,1953年普查时,男女老少都穿上新衣服,像过节一样,张灯结彩,敲锣打鼓,到人口调查登记站申报自己的人口项目
 
  ——摘编自《法制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人口普查呈现如上特征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清末和1953年民众对人口普查的不同态度及其原因。
 
  【考点】从民众对待人口普查的态度反映民主的发展和民主思想的传播普及,考查学生对民主进程和社会史观的把握。
 
  【试题解析】(1)原因:依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1909年”判断此时为清末预备立宪时期,逐条分析此次人口普查的特点“1.官方性”、“2.全国性”是由于清末预备立宪,清政府要普查人口维护统治;“3.逐人进行”、“4.同时进行”、“5.系统处理”体现了西方民主思想和近代科学的传入;而人口普查本身就是近代文明兴起的表现。
 
  (2)态度:对比材料即可得出。原因:清末民众“认为调查户口是官府灭门毒计,鸣锣聚众,在村旁挖一大洞将调查员活埋”是由于民众对政府的不信任和自身的愚昧,再结合中国古代农业经济史可知户口调查是征税的前提,故而民众抵制;而1953年,从新中国当时的政治经济状况,可得民众拥护人口普查的原因。
 
  【答案】
 
  (1)西方民主思想和近代科学的传入。中国近代文明的兴起。清末预备立宪,维护统治的需要。
 
  (2)清末:拒绝、排斥;  1953年:接受、欢迎。
 
  原因:清末—中国古代户口调查大多与征税有关,受到民众抵制。
 
  清政府腐败无能,陷入信任危机。
 
  农民思想保守愚昧。
 
  1953年—新中国建立,人民当家作主。
 
  国家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受到人民的支持。
 
2020年新东方在线沈阳教育培训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记忆的理解是需要我们多反面的去了解历史基础知识,如历史现象、历史概念、历史结论、阶段特征、历史材料等多反面解析理解内容本质,将其深深扎根于脑海之中,拥有自己的记忆链条,才是记忆的法制。
 

名师辅导 环球网校 建工网校 会计网校 新东方 医学教育 中小学学历



星级网校推荐

排行推荐 频道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