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校课程

移动资讯

扫一扫
关注
掌握一手资料
免费试听
  • 今天
    环球网校教师资格单科强化班

    今日 免费试听

    立即试听
  • 今天
    环球网校教师资格考点精讲班

    今日 免费试听

    立即试听
  • 今天
    环球网校教师资格精品VIP班

    今日 免费试听

    立即试听
  • 今天
    环球网校教师资格高端签约班

    今日 免费试听

    立即试听
  • 今天
    环球网校教师资格试听课程送大礼

    今日 免费试听

    立即试听
  • 今天
    新东方在线教师资格小学笔试全程班

    今日 免费试听

    立即试听
  • 今天
    新东方在线教师资格中学笔试全程班

    今日 免费试听

    立即试听
  • 今天
    新东方在线教师资格数学专项班

    今日 免费试听

    立即试听
  • 今天
    新东方在线教师资格语文专项班

    今日 免费试听

    立即试听
  • 今天
    新东方在线教师资格试听课程送大礼

    今日 免费试听

    立即试听
开课流程: 注册会员 → 免费试听 → 选课报名 → 支付学费 → 再登陆听课

您现在的位置: > 教师资格 > 教师专业化发展新探

教师专业化发展新探

  教师从业素质新探

15:18:00 陕西教育学院学报

摘要:教师从业素质是一个古老而长新的话题。古今中外的教育学家对教师从业素质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随着新世纪的到来,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
  适应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教师必须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思想素质、优化智能结构、增强创新能力,必须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完美自己的外在言行。

关键词:教师;从业素质;教育理念;智能结构;创新能力

教师职业是一种艰苦复杂的富有艺术性的创造性职业,教师在推动社会进步、传承人类文明、开发人类智力、塑造人的心灵等方面,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正因如此,教师的从业素质也就成为一个古老而长新的话题。早在我国春秋时期,各学派的大师为了宣传本学派的理论,培养自己的人才,都深入探讨了教育和教师的从业素质问题。儒学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提出了许多教师从业的规范和思想,这就是热爱学生,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博采众长,教学相长。
  孔子之后,荀子、墨子、孟子以及封建时代的董仲舒、扬雄、韩愈、王守仁,近代的康有为、梁启超、蔡元培,现代的陶行知、徐特立等著名教育思想家从不同的侧面,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孔子的教师从业素质思想。在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教育理论家对教师从业素质也给予很大的关注。
  著名的教育理论家和演说家昆体良,认为教师应该时时处处给自己的学生做模范的榜样,以身作则,才德俱优。教师要研究学生的成长,了解学生,熟悉学生,“注意学生智慧的差别”,观察每一个学生生来最擅长什么,然后予以教导。法国人文主义思想家、文学家和伦理学家蒙台涅,认为教师的智慧和道德比他的学问更有价值。
  教师不应独断专行,要有民主作风,应该听听学生的意见,只有高尚和坚强的心灵才能对儿童的爱好采取宽宏态度,才具有指导他们的能力。教师要考虑“儿童内心的爱好”,向他们提供能够发展“独立性和积极性”的条件。捷克著名的爱国主义者,伟大的资产阶级教育家夸美纽斯,要求教师用人道的态度来对待儿童,以良好的榜样、恳切的言语和诚恳的、坦白的同情来维持纪律。
  夸美纽斯还认为,教师应当是他要培养学生的那些德性如真诚、积极、坚定、有生气的榜样,他应当是一个有教养的爱劳动的人,应当无限热爱自己的事业,用父亲般的态度对待学生,激起学生的求知兴趣。发端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近代西方教育理论,也从多方面阐明了教师的从业素质。
  

英国资产阶级唯物主义哲学家、政治思想家和教育家约翰?洛克十分重视教师的榜样作用。他说,教师应该以身作则,不可违犯自己的教训,不能任情任性,随人、随时、随地都要有适当的举止与礼貌。否则教师的教育将是白费力气。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特别注重教师崇高而坚定的从业信念,要求教师把培养和教育的事业作为自己一生的使命,用培养人类德行的使命感来约束自己的整个心灵。
  教师必须是一个有严格要求的人,同时也应该是一个公正的人,应有坚定的进步信念和公民的勇敢精神。俄国革命民主主义者、唯物主义哲学家、文学评论家、教育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教师应该是一个有责任感的公民,一个社会活动分子,一个由于履行社会职责而受人崇敬的模范,理解新时代对自己的要求,明白教育的目的。
  

20世纪以来,世界各国,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日益认识到教育事业,特别是教育过程中的非智力、非物化因素(如情感意志、伦理等)对社会发展的巨大影响,并把研究提高教师及师范生的从业素养作为一项主要的任务,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从20世纪20------30年代起,美国卡塔斯和韦帕运用调查统计的方法,概括了25项教师从业应有的品质,这就是适应能力、仪表动人、广博的兴趣、细心、体谅别人、合作、可靠、热心、说话流利、有活力、判断力强、健康、诚实、勤勉、有领导才能、有吸引力、整洁、虚心坦白、具有创造能力、具有进取精神、敏捷、文雅、好学、自制和节俭。
  1948年,全美教育委员会所属的师范教育委员会向全国教师发表了题为《我们时代的教师》的报告,对教师应当具备的从业品质提出了13项详细的要求和指导。这份研究报告,对美国教师从业品质的研究和教育,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在前苏联,许多著名教育家对苏维埃教育中的教师问题提出了一系列要求。
  

克鲁普斯卡娅认为,在苏维埃社会主义条件下,“教师首先必须把自己培养成具有集体主义精神的组织者;成为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教师应该把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作为自己的出发点来对待自己的学科;必须了解学生的兴趣、生活、环境、特长等情况,真诚地爱护儿童。
  苏霍姆林斯基在《帕夫雷什中学》一书中,提出了教师必须具备的四个条件,这就是热爱儿童,了解儿童的心灵;热爱自己所教的课程,并有丰富的知识,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发现和最新研究成果;懂得教育学和心理学;掌握某一种劳动技能。

历史的车轮驶入21世纪,社会与教育的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发展和教师从业面临着新的机遇,教育作为一种知识性产业,必将进入一个空前未有的新境界。
  随着知识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理念和教育形态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人们把对教育和科技的投资看成最重要的战略性投资,终身学习成为时代的潮流。新知识的传播、转化和生产为知识分子,特别是广大教师的知识创新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我国教育已经在两个领域出现长足的进步:即远程教育和社区教育。
  但是,知识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使教师从业面临严峻的挑战。在知识经济时代,如何解决人们的学习时间、接受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有限与知识激增的矛盾,如何培养学生善于学习、善于思维、提高创造力的要求,成为教育和教师所面临的一种客观的存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作为现代教育技术之一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正朝着多媒体、网络型的方向发展,通过计算机的网络功能,分布于不同地方的学生和教师可以同时坐在“虚拟教室”中进行学习、讨论,使学生可以在网上自主地选择教师,并与之配合学习,教师的知识面、教学方式与方法,甚至语言或语气都可能成为学生择师的条件。
  这样,优胜劣汰是那么的自然和必然。

不仅如此,中国加入WTO必将进一步推动教育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必将为我国教育注入新的理念,并产生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认识、新思维、新战略,使我国的教育改革与教师从业更加主动地适应和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发挥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作用。
  与此同时,入世必然使我国教育面对国际化的劳动力素质竞争,尤其是人才和科技创新能力的竞争。由于我国教育投入相对不足,教育机会特别是高层次、高质量的教育机会明显欠缺,在国际竞争中将可能丢失部分教育市场,流失部分教育资源。如果我们的教师不树立积极应对的思想观念,提高自身的从业能力和从业水平,就无法应对挑战,教育就会拉整个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后腿。
  凡此种种,都说明社会与教育的发展对教师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增加了教师从业的紧迫感和危机感。

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从业素质,否则,无论你治学多么严谨、多么爱岗敬业,都得挥泪告别讲坛。

1。更新教育理念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面对新的形势,由于主观和客观等方面的原因,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方法相对滞后,影响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不能适应提高国民素质的需要。
  在这里,谈及教育的“不适应”,首要问题是教育思想观念的不适应。现代教育的变革,要求教育者必须树立系统观念、控制观念、信息观念、创新观念以及未来观念等,必须具备以下现代教育观念:发展观 教师的发展观是指以发展作为教育的内核,积极创造一切有利的条件,设法促使人整体的、内在的、持续的发展。
  树立新的发展观,把发展人作为教育内在目的,已成为新世纪教师从业的客观要求。只有树立新的发展观,教师才会保护和培育学生中涌现出来的可贵的创造精神,才会在教育教学中加强创新教育,扫除妨碍创新性人才培养的各种阻力,为营造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环境提供智力支持。
  因此,教师应进一步体会邓小平倡导的教育“要面向未来”的思想,确立教育不仅是为现实培养人才,更重要的是为未来培养人才的观念;应设法开发学生的“成功智力”,培养学生的德性和个性,把教育教学的重点由教给学生知识,转变到教会学生学习、教会选择、教会创造上来,使学生获得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的全面发展。
  学生观 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就是从根本上改变学生仅仅是教育的对象和客体的传统观念,确立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在教育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处处体现其主体性,使之成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学生不仅是以规范化学习为主要任务的教育对象,同时又是有思想情感的人。
  只有当他的思想情感受到教师尊重的时候,他才会刻苦努力地去学习;反之,学生在内心深处会产生对学习的抵触情绪。教师必须明确,学生是具有巨大发展潜能的人,每一个学生都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能,只要开发得当,任何学生的潜能都会得到释放。教师还必须明确,有个性的学生,更有创造性。
  按照自己的自然本性发展起来的儿童才能成为新时代所需要的人(卢梭语)。新世纪的到来,迫切要求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克服单一和统一规格要求的积弊,真正体现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精神,让每一个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个性、特长都得到充分的、生动活泼的发展。
  教师必须为每个具有不同能力、兴趣、特长的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支持;应当诱导儿童的好奇心,鼓励他们发问与主动地探索、求知,不要强迫他们学习,而要用在学习中得到的快乐诱导和促进他们的学习。教育观 教育观是对教育的本质、教育过程及其各种关系的性质、运行方式等的基本认识。
  从教师的发展观、学生观和教育观之间的关系来看,教育观是指导一切教育行为的最直接的内在思想认识依据,是落实教师的发展观和学生观的重要保障。新世纪的教师必须从思想上明确,教育不仅具有文化传承的功能,而且是文化改造和创新的社会活动;不仅要传递人类已有的文化知识,还要不断创造新文化,在师生互动中,共同建构和生成新知识、新道德、新文化。
  教师还必须确立生活教育观,把世界看成是一个动态的、活生生的人文世界。要特别关注和指导学生的学习生活、交往生活、日常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只有当教师和学生真正回归日常生活世界的时候,才能够感受到一种久被遗忘的世间乐趣,其工作和学习效率才会大幅度提高。
  目前,我国的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缺乏针对性、实效性,也缺乏魅力。为了彻底改变这一现状,教师就必须先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生命成长规律和成长背景,必须与学生的童心对话。只有创造多种对话情境,一起经历学生的经验世界,才可能打开并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除以上几个方面,在未来教育发展中,教师还应树立义利统一观念、艰苦奋斗观念、教育竞争观念和教育时间观念。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适应未来教育发展的要求,培养出更多更好的现代化人才。

2。提高思想素质21世纪,我们的教师应该具备哪些素质?敬业,爱生,创新,这些自然都应是必备的素质,而在众多必备的素质中,有一项素质特别重要,那就是思想道德。
  教师应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更好的适应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增强民主意识 没有教育民主,便没有民族的未来。“今日的学生,就是将来的公民”。(陶行知语)如果缺乏民主意识,他们怎么能担当起建设“高度富强、高度民主、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一历史重任?因此,教师是否崇尚民主绝不是一件小事。
  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可是,在我们的学校中,不民主,甚至带几分专制色彩的现象屡见不鲜。对待学生,不少教师习惯于高高在上,将学生管得死死的。极少数班主任老师和辅导员“威风八面”,只要他那张面孔一出现,学生即刻便敛声屏气。
  不少教师习惯于“一言堂”,“满堂灌”。这种不民主的教育教学,必然使学生唯命是从,无“棱”无“角”,什么“怀疑”、“创新”,根本就无从谈起。不仅如此,相当一部分教师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你宣读方案我举手,你制订制度我执行;不合理事情一二三,数起来清清楚楚,说出来却只能在”背后”。
  当然,这些与极少数校领导独断专行、缺少民主作风不无关系,但与我们教师自身缺乏民主平等意识、不争不抗、甘心放弃法律所赋予的权利,情愿“俯首称臣”,有更直接的关系。邓小平同志曾经说过,“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但愿我们每个教师都能站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历史高度,自觉地将“民主”二字大写在追求的旗帜上!提高文化判断力 早在1993年,亨廷顿就提出了”文明冲突”观点,明确表示西方应联络其他文明形态来遏制儒家文化。
  

在21世纪,西方社会将借助文化贸易与教育服务,借助大众传媒,尤其是网络来宣扬他们的文化价值观和思维方式,并对我国进行文化渗透和侵入。我们要保持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要保证我们不受西方文化的侵略,使我们的学生在健康的文化氛围中成长,教师就必须有较强的文化判断力。
  但是,由于长期的应试教育和对人文教育的忽视,教师的人文素养普遍不高。他们不仅对西方文化认识不清,而且对我们民族的文化也缺乏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其直接后果是当学生在接触各种文化的时候,得不到老师的正确指导。要提高学生的文化判断力,首先要提高教师的文化判断力。
  广大教师应不断加强学习,认真读书,研究中西文化,了解我国和西方的文化史和文化政策。要树立起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四有”人才的价值取向。只有这样,才能在指导学生时做到得心应手。增强亲和力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亲和力是指在人与人相处时所表现的亲近行为的动力水平和能力。
  教师的亲和力本质上是一种爱的情感,只有发自肺腑地爱学生,才能真正地亲近学生,关心学生,也才能激发学生对于真理的追求。教师亲和力理论是多元智能,只有相信每个学生都有聪明的火花,都是可造之材,都值得自己花费心血去培养的教师,才能始终微笑地面对每个学生,并热情地关注他们的成长。
  教师亲和力的目标是个性发展,教师拥有较高的亲和力,才会拥有宽广的胸怀,才会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允许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并真诚地帮助他们在非本学科领域里获得成功。古人云:亲其师,则信其道。教师的亲和力,可以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任,可以获得学生的宽容和理解。
  因此,21世纪的教师要注意不断激发自己的亲和动机,努力提高自己的亲和力,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信赖、敬佩、爱戴的良师益友。增强人格魅力 英国教育家沛西把教师比喻成塑造学生性格、沟通学生心灵的“思想搬运夫”。教师以自己的人格力量感染学生,对培养学生人格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教师的人格魅力来源于渊博的学识和教书育人的能力。具备这样条件的老师不但在教育教学上游刃有余,而且善于处理、协调与学生以及同事之间的关系,创造融洽和谐的工作氛围,以利于获得事业的成功。教师的人格魅力也来源于善良和慈爱。教师应在平等的基础上善待每一个学生,不因为学习成绩的好坏与家庭背景的不同高看或歧视某些学生。
  应胸怀博大,容得下性格脾气各不相同、兴趣爱好互有差异的学生。教师不仅是学生的良师,也是慈爱的长者,更是学生的知心朋友;不仅应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也更应关心学生的思想品德与行为习惯,把学生的喜怒哀乐、寒暑冷暖放在心间。教师的人格魅力还来源于学生的信任和宽容,来源于对事业的忠诚,来源于从不满足的执着精神。
  实践告诉我们,要想做一名成功的教师,必须首先做一个充满美好的人格魅力的人。

3。优化智能结构建立合理的智能结构,是现代教师完成自己的使命,成为一名合格教师的必备条件,是教师“为人师表”的全新要求。现代教师的智能结构,是一种以特定专业任务为依据的,由广博深厚的知识基础、协调发展的智力和能力以及生机勃勃的创新精神的有机结合的立体式、开放式的结构,是由知识结构、智力结构和能力结构组成的有机整体。
  知识结构 现代社会对教师从业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方面,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新学科、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学科不断分化与融合,对承担传播人类文明使命的教师来说,知识更新的要求愈来愈强烈,知识的深度与广度的要求也愈来愈高;另一方面,由于现代信息传播手段的飞速发展,社会文化影响的日益深人,学生的知识水平与求知欲望也与日俱增,对教师知识素养的要求也就愈来愈高。
  这也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在深度、广度和综合程度上都应大大提高。例如,在学历上,要求基础教育教师的学历层次应分别由现有的中师、专科和本科提高到专科、本科和本科以上,以保证教师的知识素质有更为坚实的基础。在知识构成上,教师要能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具有正确认识世界的基础知识;要掌握一门专业学科知识,以便对所教学科有一个较深刻的理解;要有广博的相关学科的横向知识,实现专博结合,以利于满足学生多方面的求知要求;要掌握系统的现代教育科学理论,具有指导教育实验、开展教育科研、深化教育改革、培养高素质新人所需要的教育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相关知识。
  智力结构 现代人的智力结构,应当是具有敏锐的观察力、高摄取性的记忆力、丰富多彩的想象力、严谨缜密的思维力、综合分析的判断力和高效益的成功智力。有学者把现代人的智力结构做了一个很好的比喻:观察力是窗口,记忆力是仓库,想像力是翅膀,判断力是钥匙,而思维力是粘合剂,它将各方面整合在一起,使整个智力结构保持敏锐、流畅、灵活、稳定的特性。
  

因此,发展智力的重点是思维力,它是整个智力结构的核心;失去了思维力,其他智力因素就失去了指挥中心。人类文明史上的许多伟人,都是非常善于思考的。所以,教师一定要自觉培养热爱思索的品格,提高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和灵活性。要打破思维的局限和僵化,敢于在更加广阔的领域里,在事物的相互联系中进行思考。
  要克服思维的表面化,敢于在别人认为已有结论的地方再问一个“为什么”。要善于多角度、多侧面地去思考问题。能力结构 能力可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即通常所说的智力;特殊能力即从事某种专业活动所要求的能力。教师作为社会的一员,无疑要具有一般能力。
  知识经济时代对个人社交能力、应变能力、创造力,都提出了特殊要求。进入21世纪以后,个体还必须具有经营和开拓市场的能力,有团队精神[1]。而作为教育工作者,还必须具有教学组织能力、掌握教材能力、驾驭课堂教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和开展活动课程能力、实际操作能力、调查研究能力、心理疏导能力、生活指导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必须具有教学能力、教育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
  只有具备了这些能力,才能卓有成效地搞好教育教学工作,并为学生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提供必要的支持。

4。强化创新意识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持久动力。勇于教育创新是时代发展对教师提出的新要求,是新世纪教师迎接未来科学技术挑战,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本要求,是新世纪教师素质中应当增加的新内容,是教师应遵循的基本准则。
  作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代新人,他们不仅要有较强的继承传统的能力,而且需要有在传统基础上进行创新的能力;不仅要能够适应原有社会的生活规律,而且需要改造和创新现有生活条件,不断完善自我。新世纪人类不断完善和发展的需要,要求教师在学生的创新教育过程中,能以自身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以及创新能力等因素去引导、示范、感染和带动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在一定意义上说,只有创新型的教师才能实施创新教育,才能培养出创新的学生。广大教师应不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自觉培养独创精神和坚韧的毅力。应当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获取和处理新信息的能力。除以上几方面,新世纪的教育工作者还应当不断提高心理素质,完善言行规范。
  教师在师生互动的“心理场”中占据主动、支配的地位,教师不健康心理以及由此给学生带来的影响,不仅会成为形成和实现良好师生人际关系的障碍,长此以往,日积月累,甚至会使教师的心理问题演变成道德问题。

因此,教师必须确立心理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意识,以做好心理调适。
  教师的形象,是内在精神和外在言行高度完美的结合。教师完善和谐的言行往往能感染和带动学生,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学校、班级风气和社会风尚,是教师自身素质的体现。不难想象,一个言语粗鲁、举止莽撞的教师不仅会导致一些“抵抗能力差”的学生的效仿,而且会使教师的尊严和风度受到伤害,教育效果也无从得到保证。
  所以,教师的言行规范应该堪为楷模。要提高学生的素质,必须首先提高教师队伍自身的素质。总之,在21世纪,由于知识经济和科技的高速发展,世界范围内的学术交流、信息交流及友好往来,对人的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教育质量的要求水涨船高,对教师从业素质的要求也步步攀升。
  现代社会希望教师是“学者”,是“教育者”,是爱的“播撒者”,是社会进步的推动者。也许这些要求过于苛责,但是如果想真正成为合格优秀的教师,必须尽量使自己向这些要求靠拢。社会对教师的要求越高,说明教育工作在现代社会的地位越高,在现代社会的作用越重要,从事这一职业的劳动者也就更加光荣,更值得尊敬。
  

名师辅导 环球网校 建工网校 会计网校 新东方 医学教育 中小学学历



星级网校推荐

排行推荐 频道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