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摘要:纵观中国近5 年的经济发展状况,在速度上GDP 的高速增长为世界各国所 瞩目。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客观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隐患问题,且这种隐患在程度 上越来越成为阻碍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绊脚石。如何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 的合理转变成为上至中央领导集体下至普通公民所需思考的问题。随着第十二个 五年规划的来临,切实实现经济发展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 转变,优化现有经济结构,无疑成为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头戏。 中国在历经了经济30 年持续增长后,无可避免的进入了经济发展的瓶颈期,如 何安全稳定的解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个瓶颈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国经 济社会未来的前途及命运。 关键词:经济结构转变;产业结构升级;企业 一: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存在的问题概述 国内生产总值持续稳步增长,数量型、速度型增长存在隐患。(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经整理分析) 忽略数据浮躁的情况,从总体上看,我国30 年来 GDP 不断增加,GDP 总量 2008 年居世界第三位,但这种增长是以资源消耗及环境污染为代价的,是一 种短视的经济增长,其趋势具有诱惑性,其结果往往是不尽如人意的,就如 刺玫般,艳丽的背后是累累伤痕。
论如何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从平均增长速度上来看,GDP增速有放缓的趋势。特别是在2008 年经历全球 性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也不能独善其身,受到了避无可避的影响。从数据 上来看GDP 平均增速放缓程度较小,未出现大幅下滑状况,经济增长预期依 旧乐观。众所周知,经济增长速度不能作为评判一个经济体经济发展状况的 单一标准,过快的经济增长速度会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例如通货膨胀、 国民收入分配不合理等问题。经济的竞争并非简单的田径赛事,速度的一马 当先并非太令人骄傲。经济增长背后的代价才是我们真正该关注的。在中国 这个有着13 亿人口的国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逐步进入深水区,如何使经济 增长成果为广大人民共享必将成为未来经济增长与宏观调控的重要因素。单 纯的数字增长并未给国人带来同比例幸福指数的增长。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经整理分析) 粗放型,数量型增长给经济可持续发展背上包袱。若将经济发展比作楼盘的建造,粗放型、数量型的经济增长只能给未来的政 府及国人留下所谓的“豆腐渣”工程,一步三回首的经济发展方式是政府及 国家所要竭力避免的。我国的单位 GDP 能耗(单位 GDP 能耗=能源消费总量 /GDP)虽然逐年下降但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差距仍然较大。
单位能耗下降 速度慢,且下降幅度波动大。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0 年上半年我国能源消 费同比增长11.2%,GDP 同比增长11.1%,单位GDP 能耗同比上升0.09%。2010 年,有些地方政府为追求节能减排达标,做出例如拉闸限电等治标不治本的 措施。显示出我国在降低能耗方面的做法浮躁,临时抱佛脚的做法掀起新一 论如何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轮的民众质疑。(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经整理分析)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经整理分析)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与发达国家产业结构差距仍较大。1.第一产业对经济发展贡献率低,产品附加价值低,产品价格受国际投机活动 影响日益增加。 第一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贡献率低。2000 年我国第一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 3.9% ,2008 年这一数据达到 6.3%。相比第二产业 2008 年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 49.7%而言,我国农业在 经济发展中的贡献处于尴尬地位。尽管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必然要求降低第一产 业在整个产业结构中的比重,但提高农业对于我国经济的贡献率也是不容忽视 的。2008 年欧洲农产品大国法国第一产业对其国内生产总值贡献率为-1.8%,但 这并不意味着我国要持续降低农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我国的农村问题, 论如何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农民问题都是不能够也不可能忽视的,在农业问题上必须坚持走自己的道路,盲目降低农业对于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是不可取的。
第一产业比重持续下降。我国第一产业的比重由1992 年的24.20%下降至2009 年的10.6%,预计将持续下 降。持续下降的农业比重是否能够满足13 亿国人的基本及高级农产品消费需求, 是否能够承载第二、第三产业的持续发展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有效、 积极地推动农业现代化无疑成为理论界及政府共同努力的方向。 第一产业附加价值低,农产品价格受国际投机影响程度增加。我国农产品在加工程度及水平上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导致我国农产品附加价值 低,农民增收困难。2010 年,国内农产品价格受到游资炒作,接连出现“豆你 玩”、“蒜你狠”、“糖高宗”等不正常现象,对我国居民生活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2.第二产业占GDP 比重较大,比重下降速度缓慢。 论如何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3.第三产业占GDP比重逐步上升,仍未达到理想状态。 2000—2009 年,第三产业比重增幅较1990—1999 小,但波动幅度大,08 融危机影响,第三产业受到冲击,随着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第三产业逐步 恢复。但与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相比,我国的第三产业呈现发展缓慢的趋势,难以 实现质的突破。至今第三产业在产业结构中所占比重未达到50%。
2008 年我国第 三产业对国内生产总值贡献率为44%,法国的这一数据为84.9%经济发展方式,可见我国第三 产业的发展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之大,确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经整理分析)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经整理分析) 内需疲软,经济发展存在“地陷”危机。论如何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从宏观经济学的角度看,国民收入Y=C+I+G+(X-M)中I与(X-M)比例较 高,内需疲软,最根本的国内经济发展发动机—“消费”未被充分带动, 导致我国经济发展对外依存度高,经济增长后劲不足,在某种程度上,呈 现虚假繁荣之态,当I 及(X-M)部分受到毁灭性打击后,我国经济增长将 面临“地陷”危机,一旦这种情况发生经济发展方式,政府的调控将变得有心无力,经 济发展将陷入僵局。 从数据看,我国居民消费支出不足,居民过于强烈的储蓄意识不利于从内需方面拉动我国的经济增长。 2008 年,我国住户最终消费支出为15933 亿美元,中等收入国家这一数据 为88014 亿美元,人均住户最终消费支出以2000 年的价格计算为734 元,中等收入国家这一数据为1141美元。从上述数据可见我国居民消费 支出不足。
尽管拉动内需这一经济发展模式已被国家重视,但是由于各种 原因,我国居民的储蓄率依旧较高,政府支出成为支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 要构成部分。 (资料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二:从企业角度出发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企业作为一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参与者,对一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必然要通过依托包括国有企业 在内的各类中小企业本身发展方式及观念的转变实现。 论如何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时间上市公司个数 上市公司总市值占国内生 产总值的比重(%) 2000 108648.5 2007 1530184.1 2008 160464.6 基于经济学理性人的假设,企业的活动是以逐利为最终目标的,企业以机会成本判定其投资的方向。如何使企业自愿且合理的将短期利润与长期利润结合 起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发 展方式转变必须解决的问题。 我国的企业很少将注意力放在农业上,企业在推动农业现代化方面的贡献较小。出于对盈利的考虑,企业经营农产品的利润相较工业产成品低,加之我 国对于基本农产品较为严格的价格控制,使得企业对于进入农业领域缺乏兴 趣,使得农业的发展缺乏有力的企业支持。
我国食品消费价格指数不断上涨,为企业的进入提供有利条件。除去投机因素,我国农产品及其加工产品的价格需要在合理范围内上涨,给 企业留有盈利空间,从而引导企业进入第一产业。这就要求政府允许部分农 产品及其加工产品价格的合理上涨。2010 年,我国居民食品消费价格指数的 增长带动了整个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上涨,这种趋势有利于引导更多的企业 进入农产品的生产及加工领域。 资料来源于国家统计局)时间 2005 2006 2007 2008 食品消费 价格指数 116.2% 118.9% 133.5% 152.6% 论如何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中国的制造业处于产业链的低端,这是我们所不得不面对的事实。改变这一现状要求有实力有基础的企业逐步有秩序的退出第二产业中的低端部分,向 第二产业内部更高端部分迈进,甚至利用管理、资本等优势进入第三产业, 从而推动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 实现企业创新意识与能力的突破,进而提高第二产业的整体创新能力。创新的基础在于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的结合。新产品的开发需要大量资金技 术的注入,且面临产品研发时间长,无法取得短期收益的考验。对于采用现 代企业制度的经营者而言,企业短期利润的实现涉及到企业股票的市值及个 人绩效考核等相关问题,上述问题的存在不同程度的制约了企业创新能力的 发展。
我国企业产品创新经费主要来源于企业内部,据国家统计局2005 年数据, 大中企业自主创新经费94.5%来源于企业内部。对于创新资金缺乏的问题, 企业可以建立定期抽取一定比例的利润作为创新所需资金的企业制度,使创 新以企业制度的形式存在,而不仅仅是观念上的存在,这对于企业创新实现 从观念到制度的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2010 中国企业500 强拥有专利16.9 万项,分别比2008 和2009 高出23.8%和13.3%,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的 同时,必须意识到我国企业与世界一级企业之间的差距,企业自主创新将是 未来发展的永恒主题。 论如何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企业需积极响应节能减排、降低能耗的国家政策,以推动第二产业整体能耗的降低。 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然要求产业能耗的降低,企业必须树立长远发展的 战略观念,承担合理的社会责任,在企业内部营造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并使之形 成企业核心文化的组成部分,内部文化的认同远比外部政策高压更为有效,质 变方可形成突破,否则将不可避免的带来扭曲发展,甚至造成企业与政府的局 部冲突。 民营企业对推动第三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就要求政府对民营企业与国营企业一视同仁,给予民营企业合理的政策支持力度。
从税收,金融等方 面给予支持,促进有发展潜力的民营企业发展壮大,从内部提高第三产业中 企业的质量。 重视中小企业对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的意义推动第三产业的健康发展,不是大企业的独角戏。经济的发展是带动作用与 推动作用相结合的结果。大企业突出的带动作用并不足以支撑起整个第三产 业的发展,国民收入结构的理想模式—橄榄模式亦可以用于第三产业中企业 的构成。形成大企业与小企业两端分布,中型企业壮大集中分布。这样的市 场构成,可以有效的避免垄断,保持垄断竞争的市场格局。形成第三产业更 为稳定的企业构成。 企业在第三产业内的重复进入状况需要改善,对于传统行业领域,例如餐饮,旅游等,创新度不足尽量避免重复进入,减少社会经济资源的浪费。 总结企业对于一国经济发展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其支持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 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必然要 求从企业角度入手,实现政企的有效配合,企业经济自由发展的航程中,由 政府宏观调控护航。 参考文献: 论如何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10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第四版 《管理学》陈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