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4日下午,我市(重庆)18万多名高考考生得到自己的考试分数之后,怎么才能填好高考志愿成为考生及家长最关心的问题。如何用招生考试政策、如何让自己的分数上最好的大学、如何选择院校和专业?本报今日推出《2008高考志愿服务手册》,采访众多专家、收集丰富情报,为广大考生和家长填好志愿提供参考。
如何用好高考招生政策,避免因“技巧性”失误而名落孙山?昨日,记者采访了原市招办常务副主任,重庆市招生自考研究会理事长郑朝卿,解读2008年高招政策。
实际录取率将升高
根据市招办公布的数据,今年我市的预计录取率为60.2%高考填志愿的时间,“最后实际录取的比例,肯定要高于这个数字。”郑朝卿说,这个数字是根据我市高考的报名人数与各大高校在渝投放的计划数计算得出的。“但在真正的录取阶段,每年都会有很多高校增投计划。”
去年,市内外各大高校在渝增录考生23557名,最终实际录取人数为127384名,录取率达到71.82%,比预计录取率提高了13.28%。参照去年,郑朝卿估计,今年的实际录取人数有望突破13万,实际录取率达到7成左右。
解析退档三大原因
每年都有一些学生的档案,达到了调档线的分数,但在投出去之后又被退了回来,导致落榜。郑朝卿分析有三大原因:
一是政策性退档。因为考生上了调档线后,学校按照规定,要扩大比例进行投档,一般在105%-120%之间。多出来的这部分考生档案就很可能被退回,而如果这部分考生的后续志愿填报不当,就有可能落榜。
二是相关科目成绩低。如报考的院校规定外语类考生的语文、英语的单科成绩必须达到100分以上,考生英语成绩没达到这个标准,虽然总分不低,但依然会被学校退档。
三是身体条件受限。如很多医学专业都不招收色盲、嗅觉不灵、“左撇子”。考生一定要仔细查阅《高等学校招生体检标准》和各院校的招生简章,看清要求后再选择专业。
加分不是“万能”
根据我市出台的加分政策,可加20分的考生有10类,可加10分的考生有4类,可加5分的考生有3类。凡是符合规定加分政策的,市招办会用“自然分+加分”后,进行投档。考生可灵活运用政策,为自己获取更多的录取机会。
但郑朝卿同时表示,加分并不是考生想象中那么好用。出档之后,学校认不认这个加分,各种名目的加分到底能增加多少“好感度”,还得高校自己说了算。越是名校,越是谨慎对待“加分”。
一般来说,含金量最高的加分是数学、物理、化学这三大学科类竞赛的获奖加分,其次是生物类、信息类竞赛的获奖加分,像“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二级运动员”等称号,不少名校根本不认。
郑朝卿建议考生,如果加分的名目不过硬,最好按照考试的“裸分”填报志愿,否则在选专业等问题上,可能会吃亏。
最想读的填在先 最能读的去保底
聂荣:资深高考志愿指导专家,课堂内外杂志社《高考金刊》总策划,1998年春到2004年春就职于重庆市招生办公室,负责全市高校招生宣传工作,并连续6年进驻高考录取场,参与宣传和信访接待工作,对高考政策、志愿填报、心理辅导等方面有深入的研究和丰富的经验。
选择志愿看“三围”
“志愿有如选美,主要突出‘三围’。”聂荣打趣地说,有的考生和家长有盲目攀比、从众填报的心理常常会误入歧途。
他说,这第一“围”是分数,分数即个人实力,要考试分数达到一定程度,才能考虑这批次的学校。不要听说哪所学校好、哪个专业“热”,就填哪个;看到别人填的院校层次高,为了面子高考填志愿的时间,也跟着填。
第二“围”是专业志趣,填报志愿必须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
第三“围”才是专业的冷热和以后的就业。
平行志愿要有效
“平行志愿不太平,录取分数定输赢;最想读的填在先,最能读的保底行。”聂荣说,第一志愿填自己最想报考的大学,第二、三志愿因是平行志愿,不分先后,但仍是按分数高低顺序进行录取,但考生一定要找一个保底的学校填在后面这两个志愿里。
填报平行志愿时,考生还要注意参考该校往年在重庆的招生情况,看是不是录取了非第一志愿的考生,以确保这个平行志愿是有效的。
每年的高考志愿填报都会出现本地院校扎堆的情况,同档次的本地学校可能录取分数要比外地学校高出一大截。聂荣说,这种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现在的高中毕业生大多为独生子女,父母都舍不得放他们到外地读书。
特别是对于外地的一般本科院校,父母觉得孩子既然上不了重点大学,不如留在身边上学。每年,市外很多一般本科院校的录取分数都不是太高,让那些报考的学生捡到了便宜。
聂荣说,让孩子到外地去见识当地不同的风土人情,学会独立生活的能力,对他的人生来说也是一笔财富。
二次征集有金矿
考生不能忽视二次征集志愿。聂荣说,有的考生和家长对二次征集志愿有错误的认识,认为这些学校都是一些招不齐生的差学校。
“其实不尽然,在录取时,招生院校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一时没有招足学生,这里面也有很不错的学校,他们因为志愿不充足,而宁愿二次征集志愿招收分数更高的学生。”聂荣说,往年都有一些还不错的学校录取不满额,第二次向考生征集志愿。“考生在分数有限的情况下,二次征集志愿时一定要认真对待”。
高级职业规划师周路:
填志愿要考虑职业规划
“填报志愿算得上是人生职业规划的第一步。”昨天,高级职业规划师周路说,他接触到的大学生极少在高考就进行职业规划,学生家长往往凭自己的经验判断该填报什么志愿。
选择专业,就等于选择了就业方向,对于考生和家长,专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很少有家长此时为考生进行职业规划,所谓有远大前途的专业往往建立在家长主观判断之上,追求热门地区、热门高校、热门专业,而大部分考生对职业规划方向几乎一片空白。
他说,前年碰到一名成绩非常好的考生小旦,虽然学的是文科,数学成绩非常好,但他对自己的人生方向毫无思考。当时学校老师建议他报考财经类院校,但是在政法部门工作的父亲更支持他学法律,于是小旦听从父亲的建议,报考了西南政法大学。
在校学习期间,小旦觉得法津太枯燥,始终提不起学习的劲头,反而对股票、金融、证券等非常感兴趣。本科毕业后,小旦想去考财经类的研究生,但由于法学专业未开设高等数学等课程,让他对经济专业难以深入钻研,在考研中遭到失败,这也让他感到非常痛苦。
周路说,如果小旦的职业设计从高考填报志愿开始进行的话,可以使人在职业生涯中少走一些弯路,找到自己的定位,选择到最适合的工作,让学生发挥最大的潜能。
他认为,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填志愿就是职业规划的开始,学校和专业不一定是风光和热门的,考生和家长一定要对自身素质和潜力作一个基本的分析,结合志趣、爱好等,为以后的前途设计一条大方向路径,走好职业规划的第一步。
高考填志愿的时间_高考填志愿也要看"三围" 解析退档三大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