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泰晤士报高等教育(THE)世界大学排名今日正式发布!
今年有104个国家和地区的1799所大学上榜,比去年增加了137所,是此排名19年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
下面学长整理出中国内地、中国香港、中国澳门、新加坡、英国和澳大利亚这几个地区,近三年来的排名对比,看看各高校的国际影响力趋势!
今年看点
1. 中国内地7所高校跻身100强,创下新高
2. 香港首次5所高校进入前100,港城大取得历史最佳成绩
3. 澳门科技大学首次进入世界前250,澳大坐稳澳门第1
4. 英国院校保持实力,牛津大学实现7连冠
清华亚洲第一,内地大学再破纪录!港城大进去全球百强!
首先看一下内地高校的情况,中国内地共有95所上榜2023the世界大学排名,上榜数量位列世界第4,其中共有13所高校首次上榜2023the世界大学排名,而长沙理工大学(第501-600名)为今年中国内地排名最高的新上榜高校。
在今年,清华大学跟去年一样,位列世界第16名,同时也是亚洲第1!北京大学则是紧随其后,位列世界第17名,亚洲第2。
另外,中国内地高校再创记录,共有7所中国大陆的高校进入了世界大学排名前100名,相较于去年的6所增加了1所高校——南京大学,位居世界第95名。
除此之外,还有11所高校跻身世界排名前200名,相比去年增加了1所。
而今年的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的排名都有所上升,分别位列世界第51名和52名,进一步逼近世界TOP50。
内地高校前十
而香港地区今年依旧有6所大学上榜,并且首次有5所院校进入前100名!除了去年的港大、中大、科技以及理工以外,今年香港城市大学的排名突飞猛进52位,今年是近几年首次进入百强排在全球99名,取得5年来最佳成绩!
不过今年整体来说有升也有降,排名有所进步的是中大(45名)、科大(58名)、理工(79名),其中理工进步最为明显,从去年的91名提升了12名。
而排名出现倒退的是港大(第31名),相比去年下跌1名,而浸会则是从去年的401-500下跌至501-600名。
香港上榜高校
而澳门地区同样是澳门科技大学与澳门大学两所高校上榜,澳门大学则是与去年一样,排名在201-250名这个区间,位居澳门第一!
而澳科大而今年依然维持优势,首次进入世界前250强,位于世界201-250名这个区间。
澳门上榜高校
英国10所高校进入全球百强,牛津大学实现7连冠!
英国高校在近几年的THE世界大学排名中整体都比较稳定,今年有10所高校进入世界百强,牛津大学更是实现连续7年世界第一!
剑桥也比去年进步了2个名次,位于世界第3!帝国理工也进步2个名次,首次进入全球TOP10!
而英国今年的前五也是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不再是G5独占了,LSE今年暴跌10名,位居世界37名,跌下英国TOP5,由爱丁堡大学(第29名)顶替成为新的TOP5。
除此之前,在英国前十的排名中,去年位居英国第9名的华威大学退步也非常大,由去年世界第78名下跌至104名,跌出全球百强。
而布里斯托大学进步明显,由去年的第92名上升至第76名,位居英国第9。
英国高校前十
新加坡两所院校表现稳定,分别排在亚洲Top3 和 Top5
在今年THE排名上,新加坡依旧是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这两所高校上榜,两所都获得了进步。其中新加坡国立大学获得全球第19名,是近年来首次进入全球TOP20,同时排在亚洲第3。
而南洋理工大学则比去年进步了10名,排在世界第36名,亚洲第5。
新加坡上榜高校
澳洲八大7所进入世界百强,澳国立跌出TOP2
澳洲八大中有7所进入世界百强,相比去年增加了1所,居于首位的是墨尔本大学,排在世界第34名,依旧领跑澳洲。
而莫纳什大学(第44名)、昆士兰大学(第53名)和悉尼大学(第54)均获得了进步,领先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进入澳洲TOP4。
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今年却退了3个名次,从去年澳洲TOP2跌到今年的第5名。
在澳洲前十名榜单中,阿德莱德大学进步最明显,由去年的111名上升至今年的第88名,首次进入全球百强!
而除了八大之外还有悉尼科技大学(第133名)、麦考瑞大学(第175名),都是在近几年中进步比较明显的两所学校。
澳大利亚上榜高校
从这份榜单可以看到,虽然英国和澳洲地区的院校仍然维持一定的优势,但是亚洲地区院校的进步更为明显,尤其是中国内地,越来越多院校跻身世界前列。
最后说一下本次排名的评估指标,跟往年的一样,主要根据每个学校在教学(学习环境)、研究(论文数量、收入和声誉)、引用(科研影响力)、产业收入(知识转化)、国际展望(学术人员、学生和研究)5个方面的得分进行评估:
1. 教学(学习环境):30%
◆声誉调查:15%
◆师生比:4.5%
◆授予博士学位数量与授予学士学位数量的比例:2.25%
◆授予博士学位数量与教职员数量的比例:6%
◆大学总收入:2.25%
2. 研究(数量,收入和声誉):30%
◆声誉调查:18%
◆研究收入:6%
◆研究效率:6%
3. 引文(研究影响力):30%
4. 国际视野(员工,学生,研究):7.5%
◆国际与国内学生的比率:2.5%
◆国际职员人数比例:2.5%
◆国际合作:2.5%
5. 产业收入: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