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需要被铭记。 历史就在我们身边。
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沉没在血海中。
2014年12月13日,设立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如果你在南京,从栖霞到玄武,从秦淮到江宁,从浦口到鼓楼,从建业到雨花台,从栖霞寺到中山风景区,从南京大学到五台山体育中心,你可以在这些找到纪念南京大屠杀的地方。
墓地
在南京市宣武区金香河路与北京东路交叉口,一块石碑矗立在树林中。 铭文如下:
该纪念碑建于1985年,纪念碑下埋葬着2000多名南京大屠杀遇难者的遗骸。
据统计,南京市共有此类墓碑23座,大部分是1985年后竖立的,埋葬同胞的不下20万。 长江上有燕子矶、草鞋峡、鱼雷营、上新河、中山码头、煤港; 城内有清凉山、汉中门、北极阁、太平门; 城南雨花台; 城西江东门; 城东还有江东门。 中山四方城、仙鹤门……纪念碑无不提醒人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厚重的黑色铁门将小院与金银街隔离开来:门外的小路上行人匆匆行走,不时能听到商贩的叫卖声; 门内的角落里一片寂静,台阶上铺满了枯叶。 在湖南路街道南秀村5号,南京大学天文系内静静矗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南京大学避难所及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碑”。 这座纪念碑于1996年5月建立,记录了这个校园早已逝去的过去。
1937年,战争的炮火蔓延至南京。 为了收容和保护大批来不及撤离的难民,滞留南京的外国人代表共同发起设立“国际安全区”。 其中,原金陵大学校园是难民收容所之一,收容了3万多名难民。
然而,“安全区”并不“安全”。
1937年12月26日,日军以“登记”难民为借口,强迫在原金陵大学图书馆避难的2000多名难民聚集在网球场上,并逮捕了300多名青壮年并驱逐出境。 。 到五台山、汉中门外,将他们全部杀掉。
1938年1月、2月,红卍字会在城北各地征葬,在金银街、南秀村原金陵大学农场安葬尸体774具。 20世纪50年代,南京大学在南秀村建设天文台时,出土了这些骨头。 1996年5月,在此竖立了逝去同胞纪念碑,以告慰逝者南京大屠时间纪念日1937,勉励子孙后代。
走出南京大学校园,向西南方向走,如今繁华的孔庙内矗立着一座灰白色的石碑——侵华日军南京正觉寺惨案同胞遇难同胞纪念馆,里面安放着17名遇难同胞的遗骨。僧侣被埋葬。 1937年12月13日,一群惊慌失措的民众来到正觉寺避难。 日军入城后,疯狂追捕、屠杀中国军民。 当他们看到寺庙里的难民时,不由自主地开枪杀害了他们。 该寺僧人慧照、德才、宽宏等十七人惨遭屠杀。
燕子矶河滩附近5万多人遇难; 普德寺墓地埋葬了9721名遇难者,这里也被称为“万人坑”……
1937年12月至1938年2月,五台山墓地分四批安葬了254具逝去同胞的尸体。 大部分是在新街口、归一郎、汉中路发现的。 如今,在五台山体育场西南角,一排翠竹后面,墓碑上斜倚着一块石碑。 满是雕刻的石碑上,写着大屠杀幸存者王如桂写的“纪念碑”三个金色大字。 当时他只有10岁。 为了维持生计,他和家人在现在的健康路邮局门前卖茶叶。 由于王如贵没有向日军巡逻人员鞠躬行礼,被日本兵刺伤。 他的右臂上还留有刺刀的痕迹。
避难所
东侧以中山路为界,自新街口至山西路路口; 北侧由山西路路口向西引至西康路; 西侧从北界线向南画至汉口路中段再向东南画至汉中路与汉中路交汇处上海南以汉口中路与上海路交汇处为界至原起点新街口点。 这片3.86平方公里的土地,曾经是驻南京的外国人代表为来不及撤离的中国难民建立的“南京”。 界内有26个难民收容所,包括交通部大楼、华侨招待所、最高法院、金陵大学等,面积约占市区面积的1/8当时的南京,在鼎盛时期收容了近六万名难民。
安全区内最大的难民收容所是金陵大学校园难民中心,目前收容了3万多名难民。 由金陵大学历史系Bedes教授、社会学系Smyth教授、农学系Riggs教授、林业系陈荣教授负责。 担任国际安全区委员会主席的德国人拉贝还在广州路小坟桥的住处设立了一个小型难民收容所,收容并营救了近百人。 他的住所现在是国际安全区纪念馆。
拉贝故居(图片来源网络)
除了设立难民营,在营救中国难民的同时,西方侨民还冒着生命危险在难民营甚至自己家里营救一些躲藏在难民中的中国高级将领和军官。 比如,第72军军长兼第88师师长孙元良,被魏特冷藏在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的女难民中; 教学团参谋长邱清泉被贝茨藏在金陵大学管理楼绝密室; 教导兵团第二旅参谋长廖耀祥被卡尔·冈特和辛德贝格藏在江南水泥厂难民营中,并全部安全送出南京。 受伤的中国飞行员王光汉被拉贝藏在家中养伤,最后以仆人的身份被带到上海。
被魏特冷、拉贝等西方侨民救起的难民称赞他们是“活佛”、“守护神”。 难民们说:“唯一使中国人民免遭彻底毁灭的,是南京有一小撮十几名外国人。”
在安全区之外,西方外国人还为中国难民建立了不少于8个大大小小的难民收容所。 长江南岸,今天栖霞街道佘山镇88号附近的江南水泥厂,曾经是安全区外的难民收容所之一。 这个难民收容所是由德国人卡尔·冈特和丹麦人辛德贝格建立的。 主要接收南京郊区栖霞、江宁、唐山、句容等地的农民,以及逃城的难民和解散的部队官兵。 卡尔·冈特和辛德贝格不仅在这个难民营庇护和营救了三万多名中国军民,还阻止了日军烧毁工厂附近的佘山镇,并关心和帮助了栖霞寺难民营。
沿江南水泥厂西行,约四公里即是栖霞寺。 当国家灭亡、家破人亡的时候,位于南京市栖霞区栖霞山中峰西麓的栖霞古寺失去了往日的宁静。 无数难民涌向佛寺,希望得到佛教的保护。 时任栖霞寺监的寂然法师,国难当头南京大屠时间纪念日1937,是一名手无寸铁的和尚。 他大义凛然,在栖霞寺建立了难民收容所。 他凭借自己的力量和智慧,与日本侵略者并肩作战,保护了240万难民。
1938年1月下旬,日军强迫安全区内的难民返回家园,并声称已恢复了南京城的秩序,但实际上杀戮仍在继续。 2月18日,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被迫更名为“南京国际救援委员会”。 国际委员会和难民区不复存在,最后一个难民营于 1938 年 5 月被迫关闭。
安慰站
“南京大屠杀不仅仅是屠杀,还包括烧杀、卖淫、抢劫,特别是日寇的慰安妇制度,是人类历史上的黑暗一页。” 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电影《美人十三钗》首席历史顾问景盛宏说。 慰安所是南京大屠杀的重要见证者。 “礼济巷慰安所”旧址现为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分馆所在地。
据史料记载,南京市共有慰安所58个,其中地址不明的有22个。 残存的慰安所记录着日军的暴行和中国人民的苦难。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占南京,进行了血腥屠杀。 他们强奸了2万至8万名中国妇女。 性传播疾病在部队中迅速传播。 日军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等下令,加快筹建南京各医疗机构。 舒适站。 从城北的下关街到城南的礼济巷,从市中心的鼓楼区到郊区的浦口区,南京沦陷后的八年里,日军建立了更多的军事基地。超过 50 个慰安所。 成为慰安妇的妇女被迫充当日军的性奴隶和性工具,遭受日军如野兽般的蹂躏和折磨。
李济巷是一条连接东西走向的中山东路和客巷的小巷。 直线距离小于200米。 当时的李济巷又小又窄,破旧不堪,没有门牌号,南北长约100米。 除了附近居民之外,很少有人知道它的名字。 然而,就是在这条极其普通的胡同里,却隐藏着亚洲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日寇旧“慰安所”旧址。
走进礼济巷2号,由著名雕塑家吴贤林创作的“慰安妇”主题雕塑静静地摆放在南京礼济巷旧慰安所旧址展厅门口。 雕塑由三名“慰安妇”组成。 其中一名已怀孕且身体虚弱。 她用一只手保护着腹中的胎儿,另一只手放在另一个女人身上。 他们看起来软弱、无助、绝望。 这组雕塑的来历并非猜测。 原型是二战期间军事记者在中国战场上拍摄的怀孕的韩国“慰安妇”朴英心。 她也是在李集巷2号认定的“东运慰安所”的幸存“慰安妇”。 经过。
礼济巷慰安所内的雕塑(平楚臣 摄)
1939年8月,出生于朝鲜的朴英心被送往“东润慰安所”。 她多次遭到殴打、强奸,被迫成为慰安妇,开始了动物、奴隶般的生活。 朴永信被日本老板送到二楼19号房间。 门上有一个名字和号码。 她的门上写着“歌丸”。 在刺刀和皮鞭的逼迫下,蒲永信每天要“接待”数十名日本官兵。 只要稍有不服,就会遭到殴打、责骂、禁闭、饥饿、冷冻等非人的虐待。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朴庸心随日军南下,来到缅甸中部重镇腊戍一座名为“石角楼”的慰安所。 1944年9月7日,中国远征军经过一百天的苦战,彻底歼灭了这里的日军守军。 此时,朴永信已经怀孕几个月,肚子鼓鼓的。 她和几位慰安妇同伴躲藏在西藏,并奇迹般地逃脱了。 由于连日奔波、受惊,她被中国军队抓获解放时,已身心俱疲,腹中胎儿也已胎死腹中。 随后她被送往野战医院抢救,幸免于难。 战争结束后,她被驱逐回朝鲜,并在医院切除了子宫,永久失去了生育能力。
2003年11月21日,在中日学者的努力下,朴永信来到南京,确定礼济巷2号为当年的“东云慰安所”。 她认出这里就是1939年她被绑架的地方。慰安妇呆了3年的地方。 礼济巷2号楼上19号房间是她被关押的地方。 楼梯旁的售票处、他们当年用过的洗手间、淋浴间都还完好无损。 它与李集巷18号“古香楼慰问站”旧址组成“旧李集巷慰问站旧址”。
然而,保护李集巷慰安所的过程并不顺利。 景盛洪教授曾撰文称,由于“礼济巷康乐站”旧址建筑位于南京黄金商业中心,地价昂贵,因此被划入旧建筑拆迁范围。城市发展。 2003年11月,朴永信先生回到南京后不久,礼济巷2号、18号原“慰安所”遗址的大门就被贴上了封条。 随后,这里原有的居民全部被安排拆除,施工人员将“李集巷慰问站”旧址周边的房屋全部拆除。 当时,为了呼吁保护这几座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民国建筑,景胜宏教授等学者和众多南京市民发出了《保护礼济巷现存慰安所旧址请愿书》,南京”并保留了“礼济巷”“慰安所”旧址的建筑。
2008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火灾,烧毁了旧址一栋两层楼房的屋顶和地板。 直到2013年,五位南京学者才以南京普通市民的身份向南京市文物局提出申请,要求将礼济巷慰安所旧址认定为文物。 经过讨论、论证和审查工作,这个小组见证了慰安妇的血泪史。 该建筑群最终被认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虽然“李集巷慰安所”旧址最终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但南京那些极具保存价值的慰安所正在逐渐消失。 有的早已被拆除,有的则面临挑战。 存在被拆除的危险,未拆除的慰安所旧址上挤满了居民。
纪念馆
南京市建邺区水西门大街418号,是江东门纪念馆所在地。 它还有一个更熟悉的名字,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自2014年起,纪念馆每年12月13日举行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国家公祭仪式。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图片来源网络)
1937年,日军侵占南京后,牌坊街173号的幸存者朱米诗与丈夫宋长仁逃亡到江东门西街的茅草屋里居住。 第二天,日本兵带着她的丈夫和十多名难民来到附近菜园的池塘里。 他们站在池塘边的一棵柳树前,然后用枪将他们一一杀死。 遇难者的尸体全部被扔进池塘里。 。 一些尸体被匆忙散落,更多的尸体被红卍字会收集起来埋葬。 陆军模型监狱前被飞机炸弹炸成的深坑、战壕成了埋葬地。 尸体堆积如山,惨不忍睹。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 “万人坑”。
1984年秋,纪念馆设计师齐康来到旧址。 当时这里还是一片空地,孤零零地立着一块石碑,作为纪念馆的基石。 雨水冲走了地表的泥土,露出一堆令人催泪的白骨。 纪念馆于1985年2月20日(农历正月初一)正式动工,同年8月15日中国抗战胜利40周年竣工开放。
1993年,朱成山被任命为馆长。 朱成山在任期间组织了三次大规模扩建,每十年一次。 纪念馆的文物数量也从最初的不到100件增加到现在的17万多件,包括受害者、幸存者、施暴者、第三方证人等多个层次的史料和档案,节省了大量的资源。为国家和民族提供资源。 历史记忆中,原来的800多平方米的展厅已扩大到目前的18000多平方米。
2007年12月13日,纪念馆经过一年的关闭重建,免费向公众开放。 七年后,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立法,将12月13日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2015年12月7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三期工程正式对外开放。 如今,纪念馆总占地面积10.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7万平方米,展览面积2万平方米。 拥有7个广场,23座单体雕塑,1座大型组合雕塑,8座各种形式的雕塑。 墙上共展出照片近4000张、各类文物9992件、视频资料262部,还有造型各异的纪念碑17座。 大量的文物、照片、历史证言、影像资料、档案、遗址定格了那个时期。 尘封的历史。
除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外,南京还有三座纪念馆铭刻着南京大屠杀的记忆:南京民间抗战博物馆、侵华日军旧址利吉巷舒适车站,还有拉贝故居。
与官方规划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不同,南京民间抗战博物馆是吴贤斌自发建立的。 所有文物、资料都是他一个人搜查、收集的。 最重要的特点是讲述了战争时期普通人的经历。 博物馆位于南京市雨花台区安德门大街48号。 安德门是南京保卫战期间中国军人浴血奋战日本侵略者的战场之一。
“一个没有危机意识的民族是没有希望、没有希望的。” 纪念馆门口刻着田汉的话。 民间纪念馆以平民为主要线索进行展示,以纪念每一个不屈的中国人。
博物馆的装饰充满个性,黑色的外墙,上面印着超大的国旗。 走进展厅,正对门的墙上刻着巨幅《义勇军进行曲》歌词,一旁挂着72张表情各异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照片。 雪白的墙壁上,有参观者用不同笔迹写下的签名和留言,无声的震撼。 博物馆藏有5700多件文物,包括300多幅侵华日军作战地图、记录南京大屠杀的历史照片和实物、各种抗战徽章,以及献身于中国女作家张纯如对幸存者的采访。毕生致力于南京大屠杀研究。 视频资料和书籍。
张纯如说:“无论战后历史如何发展,南京的暴行永远是人类荣耀上的污点。但让这个污点特别令人厌恶的是,历史并没有为这个故事写下一个应有的结局。” ”。
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不会原谅南京大屠杀!
文字| 周景欣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2020级本科生
凯迪南京大学人文实验班2020级本科生
平初辰 南京大学商学院2019级本科生
廖新航 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9级本科生
潘龙 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8级本科生
制图| 潘龙 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18级本科生
导师| 白静教授,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