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永新自己也在考研,考虑自己的优势。她认为,考研专业选择,不管是本专业还是其他专业都可以,只要觉得适合自己,并且充分考虑过专业方向就可以。由于她自己的计算和逻辑能力不是很强,但记忆力、语言、背诵阅读能力是她的强项,所以她优先考虑了这些范围内的专业。
她认为,选择专业时,要充分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而不是“选什么热门,什么专业好”。要充分考虑自己擅长什么,因为选择自己擅长的,在学习过程中、备考过程中都会获得很多正向反馈。在正向反馈的影响下,人会努力继续学习,有动力。如果总是收到负向反馈,备考过程会很痛苦。尤其在短期内,一年之内,树立目标,通过正向反馈不断坚定信心,非常重要。
对于研究生院校的选择,段永新建议在能力范围内选择最好的学校,她想升一级,对上海更感兴趣,也会关注专业招生的规模,有些专业招生人数稍微多一点,就选择招生人数最多的专业,以增加录取几率。
对于考研面试,段永新觉得面试比笔试的专业课要深得多。所以她建议笔试结束后,休息一两周,然后马上补上专业比较深的内容。特别是要了解一些学校面试的特点,也可以向一些学长学姐请教,学校在考研的时候会重点考查哪些方面。课余时间多看这方面的论文、文献。第一次考试的时候就开始准备英语,开始积累专业的专业词汇。
姓名
刘红云
大学本科
2019级思政教育专业
研究生院专业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
马克思主义哲学
梦想的开始,始于激情
刘红云从物流管理专业转到思政教育专业后,立志要从事学术研究,于是在大三下学期就开始备考。回忆起考研时的艰难,她提到,由于疫情的原因,备考初期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同时转专业需要补课很多,也减少了学习考研内容的时间。对此,她通过合理安排学习时间,寻找补课内容与考研内容的共通点,开启了考研之路。
多种渠道,高效学习
在备考哲学考试的过程中,刘红云主要看教材和课程。她认为学习哲学是一个理解、发散和输出的过程。因此,她的备考时间相对灵活,当对某个问题特别感兴趣时,她就会开始阅读相关的教材和课程。
对于考研资料和推荐课程,刘红云通过B站、微博超级话题、知乎考研经验帖等渠道查找考试相关资料。课程资料方面,公共课、英语选择传统教材,专业课选择线上课程,通过观看不同老师的相关课程,结合不同的线上课程拓展知识面。
在准备面试时,刘红云表示,一定要避免精神疲惫,她建议学弟学妹们要把复试当成第一次考试来准备,多花点时间去准备专业课的知识点。
专业和学校选择
思政专业的很多课程都和哲学系相关,在学习过程中,刘红云被哲学课程深深吸引,她希望在哲学领域深耕细作,读硕士、读博士,继续走学术研究的道路。对于考研的学校选择,一是地理因素,北师大离家近学科思政考研学校排名,二是北师大哲学专业的学科评价水平比较高。最后,刘红云提到,17年级学长考上北师大的榜样给了刘红云动力和信心,她认为北师大是一个通过努力就能实现的目标。
姓名
刘丹丹
大学本科
2019级思政教育专业
研究生院专业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学科思想政治
正确评估和进一步研究
刘丹丹很早就决定考研了,但还没有选定学校和专业。大三的时候,同学们的选择都是要么留校读研,要么考研,要么考公务员,但思政专业的出路比较集中,基本都是在工作和读研之间做出选择。刘丹丹的职业规划在寒假的时候正式确定了学科思政考研学校排名,当辅导员问她想做什么的时候,她当时就很确定要考研,踏上了备考之路。
选择考研的第一个原因是基于社会,思政专业的就业渠道集中在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的教师,或者继续深造,考事业单位、公务员,基本上是大家选择的方向。第二个原因是基于个人,需要明确未来的规划、路径和兴趣。很多人觉得考研是随波逐流的表现,但某种程度上这也是必然的。刘丹丹认为,生活在社会里,想要实现自己的价值,就要适应这个社会的发展,所以她评估了自己的能力,选择了继续深造。
刘丹丹从寒假就开始背英语单词,一直坚持到了五六月份,最终选定了心仪的学校。虽然前期没有备考专业课,但把往年的英语题目和单词都复习了一遍。确定学校后,刘丹丹准备好材料,从六月份开始备考专业课。
刘丹丹认为,备战过程中最困难的就是个人心态和身体健康的问题。紧张的备战时间和教育实习让她根本坚持不下去,同时心态问题也让她差点崩溃。刘丹丹认为,身体健康很重要,心态和身体是相通的,不管做什么事情,首先要把个人的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一点经常被人忽视,但确实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前提。
消除外界不良影响,实现自我修养
对于如何专心备考,刘丹丹一直觉得要尽量排除外界的负面影响。她在备考研究生时关掉了朋友圈,没有下载微博、抖音等社交软件。对于容易受影响的学生来说,关掉这些社交平台是减少情绪内耗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专注于自己的备考远比关注别人的生活重要得多。备考也是一种修行,需要静下心来。”
第二点是个人修炼。考研是一个自我修炼的过程,同一所院校的竞争对手可能有顶尖的985,也有普通的211,也有非985,还有二本的,可能也有很大潜力。太关注别人,就是在消耗自己,这个修炼是一个人完成的。刘丹丹觉得要学会独处,孤独是常态,要学会调节自己。她很喜欢散步,这也是一种释放压力的方式。
刘丹丹没有很详细的日常作息安排,但一般晚上11点到12点睡觉,睡眠时间7到8个小时,午休15到20分钟。她认为,不必刻意按照作息时间安排自己,周末、节假日可以合理外出放松。当她觉得自己一个人学习不上时,除了散步,还可以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逛街、买衣服、看电影,这样有助于激发她的学习热情。
探索重点,实现高效学习
刘丹丹认为,如果经济条件充足,又觉得自己自制力较弱,那么上课的帮助会很大。上课会有一个详细的计划,也会减少查找资料的时间,效率更高。
刘丹丹提醒,考研前期在平台上找人的时候,要核实他的信息。学校官网会发名单或者录取通知,要看名字是否对应。考研的学生总是容易上当受骗,所以一定要核实对方的信息。而且买的信息,不是数量,而是质量。时间有限,要充分利用信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辅导书,让学习变得高效。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多读,多看,精华自然涌现。
刘丹丹本科专业是思政专业,考研时也选择了思政专业这个科目。刘丹丹认为,考同一专业肯定是有优势的,无论是初试还是复试,都有一定的优势。当她接触到其他跨考考生时,她发现自己在大学四年的学习中,确实形成了一些职业素养。跨考难度很大,选择跨考,就要舍弃原专业的一些思维方式,进入另一个专业的思维方式。比如理工科跨考更注重数字逻辑推理,而文科则要求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对题目有一定的概括逻辑,有一定的答题思路和思维方式。这对考生来说是一大坎。你也要想清楚,自己为什么选择跨考,是出于真爱,还是随大流。 同时还要衡量你是否能承受盘问的压力,是否适合这个专业,是否有应对的能力,评估是非常有必要的。
在择校方面,刘丹丹建议,第一点是看自己想报考专业的学校的学科评价排名,如果想走比较专业的路,她建议选择学科评价较高的学校,比如A或者A+。
第二是地域问题。读完研究生以后,基本都会去工作,所以研究生的地域选择会比本科的地域选择更加严格。如果以后想发展,地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第三点就是个人对学校的追求,有的人高考落榜,考研的时候想要弥补之前的遗憾,想要考上理想的学校,这个内在的动力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对于面试,刘丹丹认为线下复习的第一个好方法就是参加大三的时候举办的夏令营。这对于面试来说是一个很好的经历,可以了解一些老师的研究方向,也是和老师接触的好机会。如果进不了夏令营,在学校上课演讲也相当于一次小面试,这个一定要多练习。
第二点,复试的时候一定要自信,说话要大声。复试前期,一定要一步步把知识学好,把逻辑搞清楚。知识是自信的基础。她面试的时候,老师的压力感很强,老师能看到学生的整个身体、姿势、样子。那个时候,一定要保持自信,给自己积极的暗示,“我很有信心”、“我很优秀”——这是很积极的心理暗示。
第三点就是模拟,复试前至少一个月一定要多跟陌生人交流,也可以把室友当老师,正式模拟,克服恐惧。如果觉得自己的面试技巧不够好,口语能力弱,刘丹丹建议找一些非常权威的机构帮你模拟面试,这是克服恐惧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
第四点是着装和姿态问题。对于一些学者来说,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复试时,尽量扎个马尾,头发要黑,穿得像个学生。复试时需要稍微收敛一点。
来源: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