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2月10日下午1点,日本华中派遣军司令官松井石根下令进攻南京。
12月12日晚,日军发起全面进攻。
(南京沦陷照片,摘自《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张纯如著,谭春霞、焦国林译))
12月13日,南京沦陷。
日寇在松井石根和日军第6师团司令官谷久雄的指挥下,在南京及其附近地区进行了为期六周的有组织、有计划、有预谋的屠杀、强奸、纵火、抢劫等血腥暴行。
同日,日本《东京日日新闻》报道了两名日本军官之间的“杀人竞赛”。
(图片来自日本新闻报道)
【日军第十六师团中岛部队的两名少尉向井敏明和野田毅在上级的纵容下,互相之间商定进行一次“杀人竞赛”,约定在占领南京时,谁先杀100人,谁就获胜。】“竞赛”于12月9日开始,12月10日中午,二人在紫金山脚下相遇,两人的刀剑上都有割伤,野田自称杀了105人,向井自称杀了106人。由于无法确定谁杀得最先达到100人的人,由谁来决定比赛的胜负,将重新举行一场比赛,看看谁能杀死150名中国人。随着日军继续犯下这些暴行,日本各大报纸也不断图文并茂地报道他们,称他们为“皇军英雄”。
同日,日本军事当局扫荡并摧毁了南京的所有中国新闻媒体机构,并立即切断南京与外界的一切电讯联系,严禁包括外国记者在内的一切中外人员进出南京。
(南京大屠杀照片,摘自《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张纯如著,谭春霞、焦国林译))
当时留在南京的5名西方记者分别是:《纽约时报》的弗兰克·蒂尔曼·杜尔丁、《芝加哥每日新闻》的阿奇博尔德·特洛伊·斯蒂尔、路透社的查尔斯·耶茨·麦克丹尼尔、莱斯利·C·史密斯、派拉蒙新闻影业的阿瑟·门肯,与其他20余名留守的西方侨民一起,亲眼目睹了日军疯狂屠杀的恐怖场面。
他们按照职业直觉,立即记录事实,并开始努力报道真相。
至12月14日,南京已没有任何电传设备留下。
经交涉,日方允许4名记者于12月15日乘坐美国炮舰“瓦胡号”前往上海。
12月15日,美国记者斯蒂尔发表了一篇报道日军在南京大屠杀暴行的报道。斯蒂尔登上“瓦胡号”后,立即通过船上的电信设备发表了题为《日军屠杀数万人》的报道,并把报道寄给了《芝加哥每日新闻报》。由于时差关系,《芝加哥每日新闻报》当天就在头版显著位置刊登了这篇报道,标题是《日军屠杀一万人》。
(图片来自《芝加哥每日新闻》)
内容如下:
我是第一批乘坐美国炮舰“欧胡号”撤离首都的外国人之一。我们离开南京时看到的最后一幕,是在南京下关江边。沿着城墙,一群约三百名中国人正在遭到集体枪击,江边已是“尸横遍野”。这一疯狂的场面,成为南京沦陷后这座城市的一道独特风景…………今天当我们冲出下关的弋江门时,我发现我们必须走过一堆厚达五尺的尸体,这些尸体已被从城门经过的日军卡车和大炮多次碾压过。……
这是第一份向世界揭露日军南京大屠杀的报道。
由于斯蒂尔同时还是美国《太阳报》和《每日邮报》的特派记者,所以这篇报道也被刊登在这两家报纸上,震惊了世界。
同一天,3000余名放下武器的中国军警人员被押至汉中城门口,遭到密集的机枪扫射南京大屠时间,当场毙命多人,伤者未死者也与死者一样被火化。
当晚,被押送到鱼雷营的9000余名中国平民和被解除武装的中国士兵惨遭日军屠杀,日军还在宝塔桥一带屠杀了3万余人,在中山北路防空洞附近枪杀了200余人。
(南京大屠杀照片,摘自《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张纯如著,谭春霞、焦国林译))
12月16日,日军把躲藏在南京安全区华侨招待所的5000余名中国男女难民带到中山码头,将他们的双手反绑,排成一排,用机枪扫射,并将尸体抛入长江,以毁灭罪证。其中,只有白增荣、梁廷芳二人中枪受伤后,游到了对岸,才免于一死。
同日,日军在四条巷屠杀群众400余人,在阴阳营屠杀群众100余人。
12月17日,“瓦胡”号抵达上海。
记者杜尔丁向《纽约时报》发送了他的新闻电报。
同一天,南京有3000余名平民被日军带到煤港下游江边集体枪杀,在方圣寺、慈幼院避难的400余名中国难民也被集体枪杀。
(南京大屠杀照片,摘自《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张纯如著,谭春霞、焦国林译))
12月18日,《纽约时报》发表杜尔丁题为《南京战俘全部被屠杀》的文章南京大屠时间,副标题为《日军在南京制造恐怖,平民惨遭杀害,美国大使馆被侵入;蒋介石的策略错误和领导人出逃导致首都沦陷》。
(图片来自纽约时报)
杜尔丁在美国海军“瓦胡号”驱逐舰上写道:
日军在南京大规模的抢劫、打砸、破坏等暴行被揭露后,其很难取得中国人民和在华外国人的尊重和信任。
国民政府的没落和中国军队的溃败,使得南京大批中国民众面临日军的进攻。日军占领控制南京后,恐怖的炮轰停止,中国军队混乱场面的结束,让普通中国民众松了一口气。但从日军占领南京两天的情况来看,至少在目前的战时状态下,日军的统治将愈发严酷。日军在南京发动大规模暴行,抢劫、奸淫妇女、屠杀平民;民众流离失所,大批被杀害。战俘和有军人标志的壮丁被残忍杀害。
由于《纽约时报》的影响力远大于《芝加哥每日新闻》,而且杜尔丁在报道中首次使用了“南京大屠杀”这一令人震惊的术语,因此这篇有关日军南京大屠杀的报道引起了世界舆论界更强烈更大的震惊和反响。
当晚,日军把逃出南京的中国难民男女老少57418人集中到南京下关草鞋峡的幕府山关押起来,除少数饿死或被打死外,全部用铁丝捆起来,驱赶到下关草鞋峡,用机枪密集扫射,对那些还在血泊中呻吟挣扎的人进行乱砍乱杀,之后再将尸体全部浇上煤油焚烧,以毁尸灭迹。吴长德是这次大屠杀中唯一遇难者,他被烧死但未被打死,成功逃脱。同一天,日军在大方巷难民区枪杀了4000余人。
此时,距离南京沦陷和日军发动残酷大屠杀仅剩6天。
战后,南京审判战犯军事法庭调查认定,日军集体屠杀案件共28起,死亡人数19万余人;零星屠杀案件共858起,死亡人数15万余人;累计死亡人数达30余万人。
这是一场残酷的大屠杀。
(图片来自《中央日报》)
1946年7月26日,中央日报从东京发来专电,报道东京审判期间日军对南京大屠杀反应的情况。
2014年2月2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12月13日立法设立为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国家公祭日。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纪念墙部分图片,取自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官网)
今天是南京大屠杀84周年纪念日,也是第八个南京大屠杀遇难者国家公祭日。
和平来之不易。
勿忘国耻,时刻警醒。
起草人:钱秋瑞
审稿人:王大云
窦昱然
发布者:梁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