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科睿唯安发布2022年度“高被引科学家”名单。从中国内地高校入选数统计(按第一机构)来看,湖南大学共有32人次入选,位居内地高校第二。与2020年相比(14人入选),学校入选人数增长近三倍。
近年来,湖南大学,有跃升之势,稳居“第一梯队”中。
高校科研力量“第一梯队”
2017年,首轮“双一流”名单出炉,湖南大学稍显落寞。在湖南大学“双一流”建设周期评估总结中,专家组提出:学校学科方向不够聚焦、缺乏高峰特色学科。
如何破局?实干见真章。
今年,新一轮“双一流”发布,学校“电气工程”学科挺进“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该学科负责人介绍,学科已形成大功率电能变换与控制、高效特种电机及其控制、智能电网分析与控制、智能检测与电气设备诊断等优势学科方向,近五年承担国家重大、重点类项目30余项,多项原创性成果应用于国民经济、航空航天等国家重大工程,相关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和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
至此,学校已有3个学科进入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行列。全校竭力调整,已形成理科基础坚实、工科实力雄厚、人文社会学科独具特色,生命医学学科兴起、新兴交叉学科活跃的学科布局。学校还拥有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2个、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14个。7个学科入选国防特色学科。
短短5年,湖南大学用实绩回答世人,传承千年的“岳麓书院”,目光在更高处。
根据青塔全景云数据管理平台最新数据显示,“十三五”以来,湖南大学获国家科学技术奖16项(牵头11项),其中,湖南大学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科学技术奖数量位居全国第10(并列)、获得的自然科学二等奖数量,位居全国第6(并列),稳居高校科研力量的“第一梯队”。
2016年以来,湖南大学共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牵头项目16项,中央经费超亿元,在催化科学、纳米材料、高性能计算等领域湖南大学重点学科,为国家原始创新贡献独特的“湖大力量”。其中,2021年,湖南大学累计获得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近40项,罗安院士牵头申报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获批经费9300万,再创新突破。
学校高层次人才发展也有显著成果。2019年,湖南大学王耀南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院士——长期从事智能机器感知与控制技术研究的王耀南院士,曾以第一完成人拿下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今年,欧洲人文和自然科学院公布2022年新当选院士名单,学校蒋洪波教授入选。校内还不乏国内压电传感的开拓者姚守拙院士,研制出系列特种电源装备、突破国外重重封锁的罗安院士,我国轨道交通领域牵引电传动与网络控制技术的领军人物丁荣军院士等领域执牛耳者。
不“卷”湖南大学重点学科,也出人才
今年,2022年度“香江学者”名单公布,湖南大学入选人数最多(3人,并列);不久前颁发的第十七届中国青年科技奖,湖南仅三人获奖,其中两名学者来自湖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王双印、袁荃教授)。
岳麓山下,集结了一批有理想、有热情的年轻人才。
在旁人看来,湖南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副教授李皓是一个一天到晚泡在实验室里做着“科研苦差”的人,但他说:“真正对一个东西感兴趣,会乐此不疲。如果实验室的研究成果能推向研究所或者企业,服务行业需求,这也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目前,李皓作为项目负责人已主持各类科研项目10余项,在国际高水平期刊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申请发明专利5项。还有许多像李皓一样的青年教师,正在学校的培养下,快速成长。
早在2020年,湖南大学推出十五项举措助推青年教师发展,有一种“不卷”也可出人才的淡定——
青年教师入职第一年为教学准备期,可选择不承担教学任务;入职第二年不考核教学工作量;
设立青年教师托举计划。每年资助20项,自然科学20万元/项、人文社会科学10万元/项,为青年教师职业起步阶段提供进一步的经费支持;
完善科学的分类考核评价体系。实施分类评价,尊重学科差异,学院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制定完善相应的学术评价标准;
落实新进青年教师“导师制”。根据需求,为新入职青年教师配备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校内指导教师,为期两年,全面指导青年教师职业发展——两年,允许一名青年教师以学生姿态探索职业发展,在“双一流”高校中已属缓慢,但却能看出一所学校重视教学、要让教师扎实成长的决心。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