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持续的强降雨天气影响,南方多地受到严重的洪涝灾害侵袭,大片土地变为一片泽国。洪灾之下,多方力量驰援灾区。
在救灾现场,参与抗洪的人无关身份。在日常生活中,他们担任的角色迥异——是父母、也是孩子;他们从事着不同的职业——官兵、快递小哥、广场舞舞者。但在更多时候,他们就是你我身边的普通人。
新京报记者将镜头对准这场抗洪中的每一个个体,聚焦每一个鲜活的面孔,试图去讲述每一个人身上的动人故事,呈现出一个个更为丰富和饱满的个体。
【战士】
“95后”战士在抗洪一线:看到水的第一想法是挡住它
25岁的檀磊,站在防洪大堤上。受访者供图
从7月11日起,东部战区空军某部战士檀磊和其他100多位战友,已经在江西省九江市江洲镇的堤坝上驻守了5天。
这是檀磊第一次参与抗洪救灾。但早在1998年,出生于安徽望江县的他便亲历过洪灾。当时的檀磊只有3岁,脑海中留下了一些模糊的记忆:老家灾情严重,很多解放军官兵都到了现场,刚满3岁的他被家人连夜背着赶到了高处避险。
1998年洪灾在母亲腹中获救,江西小伙长大参军今在抗洪一线
身为副班长的付海洪正在给战友布置任务。
7月15日凌晨,陆军第73集团军某旅刚抵达江西九江永修县,就赶赴堤坝处置一处管涌险情。江西小伙付海洪是此次参加抗洪战士中的一员。
从小听着解放军抗洪事迹长大的付海洪介绍,他名字中的“洪”是对当年洪灾的纪念,“听妈妈说,1998年洪灾时,她正好怀孕,村里的灾情有些严重,房屋基本没法住人。后来,解放军划着皮划艇给她转移到了安全的地方,还发了好多生活物资。”
站在洪水前面的人:此刻,我们都是江洲儿郎
受持续强降雨影响,四面环水的九江江洲被越来越高的洪水威胁着。
解放军、武警官兵、消防指战员迅速驰援江洲。他们是父亲、是丈夫、是儿子,但正如武警江西总队九江支队给江洲父老的信中所说的那样,此时此刻,他们都是江洲的儿郎。同时也是民众的主心骨,是最坚实的一道防线。
马英子罕25岁,安徽合肥人抗洪战士下落不明,东部战区空军某师驻浔部队,电子师。
马英子罕说,刚到江洲镇的时候,码头上民众翘首以盼的样子让他十分感动,“他们看到我们如同看到了主心骨一样,也让我深感解放军使命重大,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责任。”
田野43岁,辽宁人,东部战区空军某师驻浔部队,一级军士长。
得知抢险救灾的任务时,田野还未走出父亲突然离世的悲痛抗洪战士下落不明,但作为最老的士官,他还是第一个请求参加。到达一线后化悲痛为力量,凡是有急难险情,第一个冲锋陷阵。
刘高鼎20岁,安徽芜湖人,合肥消防救援支队安巢经开大队半汤救援站战斗员。
7月14日到达九江的时候,父亲发来信息说,家乡芜湖也受灾,他自告奋勇给一线送水、送食物,贡献一份力量。刘高鼎说,父子俩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站出来了,心中有一种自豪感。
康旭辉20岁,安徽宿州人,东部战区空军某师驻浔部队,上等兵。
去江洲前,康旭辉高喊“我要去一线!我一定要去!看谁再说我们‘00后’不行!”22年前,康旭辉的家乡遭受洪灾,他的大伯挺身而出。如今他正沿着父辈的足迹不断实现保家卫国的理想追求。
吴建中43岁,安徽枞阳人,合肥消防救援支队重型工程机械大队二级消防长。
吴建中接到增援江西的任务时,女儿正在高考,但他毅然加入支队抗洪抢险突击队,随队奔赴江西九江,全心投入到突击队后勤保障工作中。吴建中曾先后荣立3次三等功,5次嘉奖。
钱刚26岁,安徽蚌埠人,合肥消防救援支队蜀麓消防站二级消防士。
家中妻子预产期7月15日,但是在合肥消防救援支队接到命令增援江西后,钱刚义无反顾前往一线参与救援。钱刚曾先后荣立三等功1次,嘉奖2次。
李少华33岁,湖北黄冈人,东部战区空军某部副参谋长。
【祖孙三代】
江西祖孙三人互相瞒着参与抗洪,家人刷新闻才知都在一线
余雷欢(左)、余雷欢的父亲(中)、余雷欢的爷爷。受访者供图
7月12日深夜,随萍乡市消防救援支队赶赴鄱阳抗洪抢险的余雷欢,睡前看了下手机,发现表姐在微信“家族群”里发了一张回乡支援江洲镇抗洪的视频截图,原本住九江市区的父亲,也在这支支援江洲抗洪的队伍中。
“爸,你在哪儿?”余雷欢立即拨通了父亲电话。
“我在巡堤呢,你在哪儿?”父亲回答。
【快递小哥】
23岁快递小哥鄱阳抗洪,“看到汹涌洪水,我来对了”
孙兴龙的退伍证。 受访者供图。
孙兴龙想去“灾情最严重的地方”。
7月12日,在看到一则鄱阳洪灾的视频后,得知当地急需救援人员,本在杭州做快递配送的他决定起身,赶赴460公里外的抗洪一线。
在进入快递行业之前,孙兴龙还有一个身份——退伍老兵。2018年夏天,孙兴龙跟着部队到金沙江抢险,学会了驻坝和封堵泉涌的工作。他觉得,今年鄱阳的情况,比当年的金沙江要严重得多,救援现场需要更多有经验的人。
在前往灾区的途中,孙兴龙曾对长途大巴司机说,“在灾情最严重的地方把我放下就行。”
【志愿者】
江西抗洪志愿者:“年轻人前线守堤,我们帮他们守家”
鄱阳洪水致多个村庄受灾。7月15日晚间,南昌蓝豹救援队队长吕胜华告诉新京报记者,救援队于13日抵达江西鄱阳油墩街镇同兴村,将水和粮食送至受灾的村民家中,“村里的年轻人在一线守堤坝,我们在后方帮他们守着小家。”
【广场舞队】
扛沙袋抗洪的广场舞队
江西鄱阳湖岸边,一支平均年龄“50+”的 “抗洪后勤队伍”格外醒目。她们本是鄱阳县江家岭村的广场舞队,自发参加抗洪后,被网友称为“乘风破浪的姐姐”。
53岁的“队长”余风英向新京报记者介绍,7月8日开始,舞队的姐妹陆续加入抗洪,为村里的救灾官兵组建了后勤队,打扫卫生、熬汤解暑,空闲时,还会上堤扛沙袋。
【返乡人】
返乡抗洪的江洲人:1998年出生的小伙连续两年返乡抗洪
杨博返乡参与抗洪。赵晨露 摄
这是杨博第二次参与抗洪。
他是九江市江洲镇六号村村民,目前在南昌的一家公司从事数控工作。2019年刚毕业时,杨博就曾参与了家乡的抗洪工作。
7月6日,得知家乡水势上涨后,杨博跟父母说了一声,便返回了村里。在堤坝上的哨所,杨博的主要工作是参与观察水位、铺三色布和装沙石袋。
杨博从小在江洲长大,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少年时代,他跟着奶奶在老家上学,直到大学毕业,杨博都在九江生活,对这里有着深厚的情感。
编辑 代文佳 马小龙 校对 吴兴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