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亨利四世(法语:Henri IV法国国王亨利四世,1553年12月13日-1610年5月14日),本名“亨利·德·波旁”(“一说‘亨利·德·纳瓦尔’”),纳瓦拉国王(恩里克三世·德·纳瓦尔1572年-1610年),法国波旁王朝的创建者。
1562年由顽固天主教分子挑起的胡格诺宗教战争中以新教领袖的身份参战,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和善于利用敌方矛盾,成为这场内战中笑到最后的人。
1584年由于王储阿朗松公爵弗朗索瓦的死,成为了法国王位的合法继承人。
1589年亨利三世遇刺身亡后,他继位为法国国王。
1594年开始了波旁王朝。称王后的表现更加证明了亨利四世的远见卓识。
1610年在巴黎被刺身亡,人民普遍同情哀悼这位把法国从废墟中重建的国王,赞誉为“贤明王亨利”(Bon roi Henri,或翻成“好王亨利”),并追称为“亨利大帝”。
2.海因里希四世(德语:Heinrich IV,1050年11月11日—1106年8月7日)或译亨利四世,法国国王(1589年—1610年在位),纳瓦拉国王(称恩里克三世法国国王亨利四世,1572年起)。
亨利四世是旺多姆公爵安托万·德·波旁的第三子,母为纳瓦拉女王让娜·达布雷特(即胡安娜三世),生于法国—西班牙边境的波城。萨利安王朝的第三位罗马人民的国王(1056年—1105年在位)和罗马帝国皇帝(1084年加冕)。他也是德意志的巴伐利亚公爵(称海因里希八世,1055年起)。
亨利四世在他的统治末期(1103年)曾首次颁布“上帝和平”,禁止诸侯私战。他不是这个王朝最强大的君主,但却可能是最著名的一位。他与教宗格里高利七世之间围绕主教叙任权展开的激烈的叙任权斗争,一直是历史学家们最感兴趣的话题。
3.亨利四世(英文名Henry IV,1367年4月3日~1413年3月20日),英格兰国王,兰开斯特王朝的第一位君主。
1399年到1413年在位,爱德华三世之孙、兰开斯特公爵约翰·冈特的长子。出生在波林布鲁克。支持堂兄理查二世镇压格洛斯特公爵叛乱。但是不久由于霍尔福德公爵的挑拨,在1395年被驱逐并没收领地。起兵征讨理查。由于受议会拥戴而即位,开创了国王尊重议会意见的先河。
兰开斯特王朝的第一位国王在47岁就死了,王位得来如此容易但是没有给他带来幸福和快乐,因疾病缠身而痛苦,被国家事务搞得精疲力尽。作为一个国王他艰苦努力地去做正确的事,作为一个人,他在教堂里表现出的虔诚是有目共睹的。他在遗嘱中写道“我亨利是有罪的不幸的人,请求我的文武大臣和真诚的人民原谅我,假如我在任何方面错待了他们。”处于亨利四世那样的境地能够创建一个王朝并把这个国家完整地留给儿子是非常不容易的。叛乱的贵族被打败,苏格兰和法国严守中立,威尔士恢复对英格兰的效忠,下院虽然为了税金而对其指责但是也未怀疑他的名位。
4.亨利四世(德语:Heinrich der Fromme),绰号“虔诚者”,(1473.3.16,德累斯顿- 1541.8.18,德累斯顿),韦廷家族的萨克森公爵(1539 - 1541)。
亨利是韦廷家族-阿贝丁系的萨克森公爵阿尔布雷希特的次子,母亲是波西米亚公主茜多妮。波杰布拉德。其父于1500年去世后,兄长格奥尔格继承父亲的爵位,亨利担任尼德兰地区弗里斯兰总督。
1517年,马丁·路德领导的宗教改革运动席卷德意志。亨利在几年后改宗新教,格奥尔格保持了天主教的信仰。
亨利继位时已66岁,两年后去世,亨利在位期间确立路德教为公国的所信仰的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