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旅游论文摘要3.生态旅游论文内容4.生态旅游论文文生态旅游论文内容生态旅游论文文献旅游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崇尚回归自然从而引发了生态旅游的兴起。下面是今日首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态旅游论文,供大家参考。【摘要】本文分析了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与发展原则,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了生态旅游区的开发与规划原则与注意的问题。【关键词】生态旅游环境容量经济有效性生态安全性随着生态旅游的出现与发展,关于生态旅游的研究也应运而生。从生态旅游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人们逐渐认识到旅游的长足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着矛盾,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理论,并认识到发展生态旅游的必要性。1.1生态旅游的概念1986年在墨西哥召开的国际性环境保护会议上提出了生态旅游(ecotourism)的概念。生态旅游是个外来词,关于这一新词语,世界上至今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不同的使用者往往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诠释,这些诠释有的很相似,有的差别很大,甚至讲的不是一个层次上的内容。从中外学者70多条对生态旅游所作概念和内容的诠释中,可以清楚地看出:生态旅游是以自然资源(包括特定的文化区域)为基础,具有生态伦理理念的一种高层次的保护性旅游活动。
这种旅游活动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可创造持续的就业机会,是生态经济学和生态学理论指导下的一种旅游资源可持续利用方式和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模式。1.2生态旅游发展的现状近年来,生态旅游作为最新潮的旅游产品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全球范围的生态旅游方兴未艾,其中特别是英国、美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巴西、日本、西班牙、瑞士等旅游业发达的国家,生态旅游更是风靡全球,成为一种新时尚。虽然生态旅游的最终目的是要改进旅游方式,促进旅游地生态环境良性循环,对生态环境既加以利用。但是,任何形式的旅游活动包括生态旅游,都会对旅游环境产生一定的影响。发展生态旅游,不搞好规划,就可能导致严重的生态旅游环境的问题,就会阻碍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旅游地正受越来越多的人的青睐,成为开展可持续旅游和生态体验的理想场所。但是,生态旅游区(地)属于自然生态环境敏感区,开展旅游业极易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2.1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原则生态旅游发展开发管理中的主要矛盾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因此,如何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促进二者的和谐发展,就成为生态旅游发展开发的重要原则。生态旅游由于囊括了人与自然之间的诸多关系,故对其进行开发管理时必须树立人与自然和谐观,并以此为指导,形成生态环境和旅游经济双向持续发展的新格局。
2.2经济有效性与生态安全性兼容协调原则经济有效性是指人们在积极发展旅游经济时,应最有效地利用生态资源。生态安全性是指人们在组织旅游经济活动时,应该有效地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使之保持存在和再生的能力。2.2.1管理的重点主要集中在衡量经济的有效性上衡量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管理体制对经济发展是积极而不是消极的,要把促进经济发展放在第一位。第二,向自然生态系统索取资源要适度,坚持控制外延无限扩大的生产方式,反对掠夺或利用自然风景资源和旅游生态资源的做法。第三,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利用要充分,以便能够为游客提供更多的生态感受和生态知识。只有做到上面三条,才能充分发挥生态旅游的吸引力,使旅游收益得以实现。2.2.2必须对生态安全性进行定位通过对经济有效性和生态安全性两个指标的分析,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在旅游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经济有效性和生态安全性处于既矛盾又统一的定位整体中。其矛盾主要表现在经济的无限增长给生态安全带来的威胁,其统一主要表现为二者可以有机结合和转化。2.3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整体统一原则生态效益是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条件和物质基础;社会效益是生态旅游发展的原始动力;经济效益则是生态旅游开发和经营的重要拉力,从中起主导作用。
三大效益都是生态旅游发展不可或缺的条件。生态旅游区的开发与规划需注意的问题生态旅游环境容量是指在某一旅游地环境(指旅游环境系统)的现在状态和结构组合不发生对当代人(包括旅游者和当地居民)及未来人有害变化(如环境美学价值的损减、生态系统的破坏、环境污染、舒适程度减弱等过程)的前提下,在一定时期内旅游地或景点、景区所能承受的旅游者人数。成功的生态旅游有赖于高级导游、称职经理的合作,而熟练又有技巧的经营管理人员又需要有效的培养和良好的教育。因此,从事生态旅游工作的人员必须经过上岗职业培训,特别是导游更应具备较深的科学知识。对所有从事生态旅游业的经营人员进行生态环境伦理的思想教育,让所有的人都明白生态旅游是以生态环境伦理为指导,生态旅游的发展目标是与环境伦理要求和目标是一致的。生态旅游强调环境意识、自然感应,以唤起人类保护生态环境的自觉性。(3)生态旅游区的环境保护与社区居民的切身利益有直接关系只有保障当地居民的利益不受侵害的条件下,生态旅游才能正常地、持续地发展。许多经验证明,让地方居民参与生态旅游区的管理与服务,如在导游、环卫人员、宿舍管理、餐厅服务、工艺品加工等方面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使他们的生活得以改善,会直接或间接地引起他们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激发他们参与保护的积极性,减轻因对资源需求而破坏环境的压力。
当然,当地居民参与管理和服务必须经过严格培训。[1]王佳,路紫,孙连敏.生态旅游环境问题与环境承载力诌议.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2,26(2):204.[3]徐期勇,艾南山,李立华.生态学原理在生态旅游中的应用研究.环境保护,2000,(3):31-33.[6]贺春艳.从生态旅游的三大效益再论生态旅游活动的形式.旅游学刊,2004,19(1):77.[7]刘家明.生态旅游地可持续发展规划初探.区域旅游开发与管理.海洋出版社,1988.113.通过解析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的内涵,探究两者间结合的可行性,并以资源优势为出发点,探索了三种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的结合模式。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的高度物质和精神文明阶段后,出现了能源短缺、资源枯竭、人口膨胀、粮食不足、环境退化、生态失衡等影响人类社会进步的诸多新问题。不少有识之士开始熟悉到新问题的严重性,他们发现这些新问题的产生大都和人类赖以生存的农业发展手段和模式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于是,他们提出了各种农业发展的模式,生态农业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种。1970年美国土壤学家阿尔布勒奇第一个提出了“生态农业”一词,1981年英国农学家伍新顿将生态农业明确定义为摘要:“生态上自我维持,低输入,经济上有生命力,在环境、伦理和审美方面可接受的小型农业。
”国外提出的这种生态农业和我国古代的传统农业有些相似,即不使用或少使用化学合成产品,施用有机肥,利用腐殖质保持土壤肥力,利用轮作或间作方式种植。我国的生态农业从根本上有别和西方国家倡导的强调低投入或绝对排斥使用农用化学品的“生态农业”,而是一种典型的可持续农业。多数学者认为我国的“生态农业是根据生态学、经济学、生态经济学原理,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进行生产经营,可获取良好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现 代农业体系。” 1965年,美国学者贺兹特(Hetzer) 倡导生态的旅游 (Ecological Tourism),呼吁人们对文化、教育和旅游界应该 重新思索,提供一种旅游目的地文化和环境最小冲击下,追 10 求最大经济效益和旅游者满足度最高的旅游行为。1983 Ceballos-Lascurain)首次提出了“生态 旅游”(Ecotourism)一词,原意是指那种在强调某种教育目的 的基础上到那些相对受到较少干扰和污染的区域进行自然 旅行,其初衷在于通过生态方式的旅游为保护和改善自然环 境系统的质量做出贡献。1992 年召开的“联合国世界环境和 发展大会”,在世界范围内提出并倡导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和 原则关于生态文明的论文,为生态旅游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2002 年被联合国 定为“生态旅游年”,此后,生态旅游得以在全世界迅速传播, 并被广泛的探究和实践。 生态旅游是一种对环境保护负有责任的非凡旅游方式,它以求新、求知、求乐为心理基础,以欣赏、探究、保护自然 和资源为目的。伴随着近年来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新趋向,生 态农业是响应了可持续发展的呼唤,将农业推向了更高的发 展空间,而旅游业早已成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在这种背 景下,为促进生态农业和生态旅游的发展,资源开发者在开 发生态农业时,把目光瞄向了生态农业旅游,以提高资源开 发的综合效益。生态农业旅游是以农业为依托,使农业和自 11 然、人文景观以及现代旅游相结合的高效产业,是在充分利 用现有农村空间、农业自然资源和农村人文资源的基础上, 通过以旅游内涵为主题的规划、设计和施工,把农业建设、 科学管理、农艺展示、农产品加工和旅游者的广泛参和融为 一体,是旅游者充分体验现代农业和生态农业相结合的新型 产业。两者的有机结合不但拓展了旅游业和农业的内涵,而 且使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得到了高效合理的双向利用。这种 可行性是毋庸置疑的,也是农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 然选择。生态农业旅游这一模式,实际上是生态农业和生态 旅游二者的优化结合,是生态农业生产、生态旅游活动、生 态环境三者合为一体进行开发的一种“生态型”旅游方式,是 适应社会发展和可持续发展要求,克服目前传统农业旅游不 足,找出一条生态+农业+旅游的农业旅游形式。
它既能平衡 农业经济、社会对农产品需求和人们的旅游需求,又能维持 农业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农业环境收益、经济收 益、社会收益等综合收益最大化关于生态文明的论文,是一条农业旅游可持续发 展的道路。 对于那些拥有特色农产品的生态农业区来说,可以以农产品为核心,进行围绕某一种或几种特色农产品展开的主题辐 射发展模式。也就是指在一个乡或村的范围内,依据所在地 区独特的优势,围绕特色的生态农产品或产业链,实行专业 化生产经营,一村一业发展壮大来带动乡村综合发展的一种 新模式。专业村镇是这种模式的代表,需要三个基本条件摘 要:具有生产某种特色生态农产品的历史传统和自然条件; 有相应的产业带动,市场需求旺盛;需要有带动者通过产业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