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人力资源服务业快速发展,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提供了精准的服务,助力促进就业创业和优化人才配置。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迅速将近年来招工难、就业难的就业结构性两难矛盾推向特殊时期的复工难、返岗难的新两难矛盾,人力资源服务业受到双重冲击。
人力资源服务行业的劳务派遣员工以农民工为主,职业中介也多是服务于农民工群体,因此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复工情况是农民工总体复工的一个缩影,是反映农民工就业的晴雨表。为及时了解该行业复工情况及主要困难,中国劳动学会与中国经济信息社合作,对20余家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开展复工快速调查,样本覆盖东、中、西部,包含大、中、小型,涉及人力资源招聘、测评、培训、咨询、派遣、外包、信息等多种业务,包括从业人员(含派遣、外包人员)80余万人,具有一定的典型代表性。
人力资源企业多数复工 劳务派遣等业务受疫情影响较大
根据中国劳动学会对调查资料的分析,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复工情况如下:
接近九成企业在2月底前已经复工。调查显示,在2月3日就已经复工的占13.0%,2月10日左右复工的合计占39.1%,2月17日复工的占21.7%,2月24日左右复工的合计占13.0%,要到3月份以后才复工的占13.0%,主要是几家小型企业。
员工复工率逐步回升。人力资源服务企业与其他企业相比有一定的特殊性,一手牵农民工等大量的劳动者,一手牵用工企业尤其是规模化用工企业,因此,复工一方面取决自身恢复情况,另一方面要根据客户企业复工需求。尽管多数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复工时间较早,但很多是部分复工,并不是所有员工都返岗,后面随着各项业务逐步恢复,员工复工率显著提高。
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在刚复工时员工平均复工率为53.8%,其中半数企业复工率不足60%,29.2%的企业复工率不足20%;而到2月底,平均复工率已达到68.0%人力资源劣势,其中复工率超过60%的合计占70.8%,33.3%的企业复工率超90%。
此外,为了应对疫情,很多企业人力资源活动获得都通过线上方式开展,由此带动网上招聘、培训、测评、管理等业务大幅增长,线上人力资源服务业务需求量较大,复工率相对较高。
受此次疫情影响,劳务派遣、人力资源外包类业务员工复工延后明显。调查显示,劳务派遣、人力资源外包类业务受疫情冲击相对较大,主要是客户业务量缩减和开工时间延后,以及回乡人员较多返城困难。
调配对接作用正在显现 农民工“蓄水池”放水加快
本次调查显示,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在防疫期间助力用工企业做好复工复产创新服务方式发挥着积极作用。
一是搭建线上供需对接平台,开展在线用工服务,最大限度满足企业用工和农民工需求,实现精准复工。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加快推动服务模式转型,大力推行不见面服务,推广利用网络、手机等媒体,搭建线上供需对接平台,常态化开展线上招聘。除免费为企业提供招聘信息以外,一些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也推出优惠措施,减免缓收疫情防控期间人力资源服务费用,还有企业还积极探索创新,协助各类企业之间进行用工调剂,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是运用人力资源线上系统解决办法,助力企业解决远程办公问题。疫情期间,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积极收集整理各地政策并及时发布,提供公益课程帮助企业做好疫情下的人力资源管理。与此同时还积极帮助企业解决疫情期间远程办公和人事管理问题,推出了人力资源线上办公及管理系统,并免费或优惠提供给企业使用,确保企业工资发放、社保缴纳等必要工作的持续进行。
三是聚焦农民工、大学生等重点人群,积极做好农民工精准复工和大学生就业服务。很多人力资源企业围绕服务就业大局,加强特殊时期就业形势研判,着力促进农民工和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
四是加强劳动力市场信息监测,及时发布劳动力供需动态,引导农民工有序复工。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充分运用线上平台和大数据资源,积极开展人力资源市场供求信息统计分析、企业和劳动者问卷调研等,及时发布调研和分析报告,为研判形势和制定政策提供依据。
五是提供复工爱心援助,打好复工回升中防疫阻击战。疫情期间,中国劳动学会会员单位、各地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及员工,纷纷伸出援助之手,以实际行动助力疫情防控阻击战。与此同时,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积极发布返工防疫指南,积极向企业和员工宣传疫情防控知识,有序疫情防控工作。
人力资源企业遭受双重冲击 复工难和返岗带来新挑战
调查了解到,疫情对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带来新挑战,很多企业既面临自身复工难、员工返岗难的问题,也有受客户单位经营困难或开工时间延迟带来的人资业务下降问题,还有适应特殊时期的服务内容和方式的转型问题。
受疫情影响直接导致业务量下降、经营压力加大。本次疫情正值春节期间,影响较大的主要是住宿餐饮、批发零售、交通运输、旅游等服务企业,以及因疫情无法按时开工和订单下降的制造企业、重点工程等,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也是人力资源服务的重点业务领域。疫情笼罩下很多企业营收出现明显的缩减,导致不少企业复工时间一再延后,人力资源服务业务不可避免受到波及,收入锐减而公司固定成本和工资要支出,再加上企业回款风险加大,无疑会在短期内给人力资源服务行业带来严峻挑战。
调查结果显示,所有企业都认为疫情对企业经营产生影响,其中56.5%的企业表示疫情对企业经营造成短期影响但能尽快恢复正常,还有30.4%的企业认为影响较大、短期难以恢复,13.0%的企业认为影响巨大。
受防控管制影响造成人员返岗困难。疫情爆发后,为避免人口大幅度流动和聚集,各地不同程度采取了居家隔离、延长春节假期等特殊时期防控措施,多地火车、高铁、高速、公共交通等都限制出入。一刀切的“封村”“封路”“限行”等措施造成了农民工等重点群体返岗难、就业难的现象,返程人员受当地严密管控影响而暂被隔离。
劳动力资源紧缺推动人员“价格”上涨。湖北等疫情严重地区的农民工无法外出复工,其他一些地区虽然疫情相对较轻,但管控措施仍不敢放松,对人员流动有诸多限制。目前农村劳动力转移很多是通过点对点的方式开展,偏远地区、相对分散的农民工转移困难。还有一些农民工担心疫情影响暂缓外出复工。劳动力资源紧缺的背景下,有些人力资源服务业企业借机抬高劳动力价格,用工企业需要为之付出更多的成本,使本就困难的生产经营雪上加霜。
防疫物资紧缺导致开工难。疫情防控工作进入关键阶段,很多企业防疫物资明显不足,无法按时开工。调查样本企业中,65.2%的企业缺乏口罩或储备不足,52.2%的企业体温计储备不够,43.5%的企业的消毒液、酒精、喷雾器等储备不够,52.2%的企业缺乏消毒人员个人防护物品或储备不足。
服务内容、服务方式面临新挑战。疫情防控阶段正值春招高峰期,受疫情假期延长影响,春招时间也被迫延后,对于大规模的招聘、面试、培训、测评等业务均需转变为远程或线上操作,在提升信息化、网络化服务管理质效等方面遇到新的挑战。另外,疫情期间企业减员、裁员,容易产生劳动争议,还可能面临劳务派遣员工退回的待岗问题或因客户企业资金流问题导致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需垫付资金等问题等,这都需要做好应对特殊时期劳动关系矛盾上升的风险的准备。
发挥人力资源企业优势 帮助农民工大规模返岗复工
当前,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的优势成为破解“新两难”的利器,在抗疫和复工“双促进”中发挥独特作用。疫情防控新阶段,还需要进一步加快劳动者与企业的需求对接,有效应对特殊时期的“新两难”,助力农民工精准复工、企业提升复工率,具体建议如下:
发挥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吞吐”量大、服务区域覆盖面广、规模化服务联盟的优势,帮助农民工大规模返岗复工。和农民工复工量大的特大型企业快速联手、“捆绑”行动,在输出地和输入地政府有力支持下,针对当前用工缺口大的情况,重点解决规模化的农民工复工难问题,重点协助中西部边远地区分散的农民工转移就业,配置到有需要的企业,尤其精准帮扶贫困地区农民工精准就业。设立复工复产招聘联盟,让更多专业服务农民工的机构联合起来,为农民工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发挥稳定劳动关系优势,积极服务劳务派遣员工,协助解决复工中劳资矛盾。通过风险共担、阶段性转借用工等方式稳定派遣工的就业,妥善处理疫情期间遇到的劳动关系、劳动争议等问题,避免出现集体劳动争议,保障农民工收入,维护劳动者权益。
发挥劳动力价格市场信息快捷传递作用,稳定劳动力市场价格,避免劳动力价格飚升。稳定或适当降低劳务服务费用,与客户企业共渡难关。助力政府严厉打击防疫防控期间哄抬劳动力价格的行为,保障劳动力市场价位不出现大的波动。对哄抬劳动力价格像哄抬口罩等防疫物资价格一样依法给予处置。
利用数字化手段助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按照防疫和复工变化,积极做好服务转型,创新服务方式,加强线上管理、招聘、面试和入职系统开发。搭建线上平台,探索共享用工、劳务协议、灵活用工、弹性劳动等新的用工方式,满足企业阶段性用工需求。加强防疫措施落实,解读疫情期间的复工政策,出台用工防疫指南,为农民工制作简明易懂的防疫手册,确保本企业和服务企业防疫防控措施的落实到位。
加大对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支持力度人力资源劣势,鼓励更好发挥“蓄水池”的作用。对于受疫情影响面临经营困难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及时落实税费减免、资金援助、社保缓缴、租金减免等政策措施。帮助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拓展市场,防疫中有些亟需的人力资源服务可通过服务外包的方式交给企业,如人力资源供求分析、复工发展变化情况分析、人力资源线上服务平台、人力资源供求匹配对接等,有效发挥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市场化、专业化推动就业的作用。为实现大批量、规模化的精准复工,挖掘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潜力,快速为用工密集的特大型企业、重点项目工程提供大容量招工支持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政府应给予特殊时期稳就业的资金援助和奖励。
(课题组组长: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杨志明,课题组成员:鲍春雷、贾东岚)
相关链接:
“云端见”找好工作! 人民网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874万高校毕业生
@湖北高校学生 大湾区科技战疫企业“职”等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