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月谈记者近期调研发现,职业培训证书类诈骗手段不断翻新,滋生出“证书入库”“证书挂靠”“培训退费”等骗局。在整个诈骗链条中,培训证书是关键,一些证书成了行骗工具。除了不法分子炮制的“山寨证书”外,部分证书也来自正规的发放单位。这些单位将培训和考试业务外包给市场化机构,同时疏于管理,以致真证书被不法分子用以牟利。
受害人从诈骗团伙处办理的中管院所颁发的证书。
诈骗案中的部分证书是真的
今年以来,上海警方在全国10多个省份开展多轮集中收网行动,接连捣毁培训证书相关的诈骗团伙40余个,抓获犯罪嫌疑人670余人,涉案金额为5500余万元。
“我们一开始以为这些证书都是山寨的,但后来发现有一部分是正规的。”上海市公安局嘉定分局办案民警吴耀弘说。
这些真证书包括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发放的“技术技能人才素质测评证书”,职业名称包括“投标碳排放交易师”等,以及全国职业信用评价网发放的“企业管理人才入库证书”等,此外还包括一些“国字头”的协会所颁发的证书。上海嘉定警方破案后将卷宗移交给检察机关,后者也向上述单位确认了证书的真实性。
40岁的李先生是案件中的受害者之一,从去年底到今年初共被骗1.1万多元。嫌疑人了解到李先生手头有一本碳排放人才证书,称可以替他找工作,只要“挂靠”某个单位,就能获高薪。李先生动心后,嫌疑人又称“挂靠”条件不够,还需要几本证书,于是索要培训费。李先生支付6000元后,嫌疑人又以“证书入库”等名义再次骗取受害人钱财,一环接一环。
整个过程中,李先生在没参加任何培训、授课和考试的情况下收到一本“技术技能人才素质测评证书”人社部关停14个山寨证书查询网站,发证单位是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研究院。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秦雅君说:“技术技能人才素质测评证书”是中管院基于各地职业院校、培训机构对已经培训过的学员(即已经取得一个或者多个专业技能培训证书者)发放,可供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查询参考。“至于为什么被不法分子用作诈骗,可能是培训合作方超常规的操作所致。”
有“中字头”“国字头”证书网上出售
在网上的职业培训证书广告里,有不少声称“免考获证”,几乎涵盖各行各业,甚至不乏“风水师证”这类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的职业。这些所谓的“免考获证”实为证书兜售,有的还隐藏诈骗陷阱。这些广告中,个别“中字头”“国字头”单位成了招牌。
网上一家所谓的培训机构称,“风水师证”不用考试,也不用培训,只要给出个人信息,20天左右就能寄到,每本费用860元,发证单位是“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职业人才技能认证中心”;另一家所谓的培训机构则称,可以不用考试就办理全国职业信用评价网颁发的碳减排领域人才的证书,每张500元。
经半月谈记者调查,“中字头”“国字头”单位发放的证书遭买卖主要有以下原因——
首先,这些单位将证书培训业务外包给某培训机构,对于报名、培训、考试、颁证缺乏全链条的监督。
全国职业信用评价网相关负责人坦言,不法分子“两头骗”,一头骗跟其合作的培训机构,称可以拉到培训学员;另一头骗消费者,称可以免试拿证。
其次,这些单位内部管理不规范。全国职业信用评价网由有色金属工业人才中心开办,后者是事业单位。上述负责人说,他们打击证书倒卖和诈骗的方法是“不断改版证书的样式”。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登记为国家事业单位,其举办单位是中国旅游文化资源开发促进会。秦雅君说,单位内部正加强整改,梳理那些乱发证的二级单位人社部关停14个山寨证书查询网站,颁发“风水师证”的“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职业人才技能认证中心”就是不合规的二级单位。
第三,这些单位的培训水平和证书含金量低。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和全国职业信用评价网都在打造职业培训证书数据库,重视平台打造而轻视自身产品,所开发的证书未被所在行业认可。不少培训证书只是经过简单的线上培训即可拿证,易被不法分子用作倒卖。
今年上半年上海警方办案时缴获的资格证书。
加强对市场化职业培训行业的监管
政府近年来深化简政放权改革,缩减了职业资格目录。2021年版《国家职业资格目录》共包含72项职业资格,均明确了实施部门或单位,除此之外的职业不再需要职业资格证作为入职门槛。
除职业资格证外,跟职业培训相关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根据“放管服”的要求,也不再由政府统一组织认定,转而交给市场。过去两年里,职业培训市场活跃,产生诸如“人才技能证书”“人才素质认定证书”等证书门类。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聂伟说,“放管服”改革激发了职业培训市场,加之“双减”后很多中小学教育培训从业者转型做职业培训,市场十分活跃,但也要看到粗放的一面,行业鱼龙混杂,诈骗丛生。
业内人士建议,加强市场化的职业培训监管,首先要管好“中字头”“国字头”的发证单位。聂伟说,过去两年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打击“山寨证书”取得成效。事实上,很多证书并不“山寨”,斩断违法链条,就要从源头治理正规的发证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