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卷第21题常被称为高考语言运用的考场,每年都有新的变化。
2015年,第一篇和第二篇论文都测试了图像到文本的转换;
2016年,第一、二、三篇论文测试了图像到文本的转换,而2017年,第一、二、三篇论文测试了句子模仿。
2018年第一张试卷考的是图文转换(流程图),第二张试卷考的是句子模仿,第三张试卷考的是图文转换(框架图转换);
2019 年山东高考语文答案,论文 1、2 和 3 测试了段落压缩。
2020 年,试卷 1、2 和 3 测试了新闻压缩。山东的试卷测试了纠正语法错误和压缩,而浙江的试卷还测试了完成句子和起草标题。
考点主要以图文转换、句子模仿和段落压缩为主,但在具体细节上还是有一些变化的,体现在图文转换的框架图中。总体来说,题型稳定中略有变化,并没有给人“意外”的感觉。但也不能忽视这道题的意外“惊喜”。
句子表达效果
原标题呈现
山东模拟考试题目:
原句:山脚下镶嵌着各种颜色的条带山东高考语文答案,层层叠叠。有的是黄色,有的是灰色,有的是绿色,有的好像是淡紫色。
修改句子:山脚下,层层镶嵌着黄色、灰色、绿色、淡紫色等彩色条带。
解决问题
1.看句子中哪些部分发生了变化,强调了什么,是否与上下文相符。
2、注意长短句表达效果的不同。长句表达严谨、精确、细致,常用于书面语中,适合表达深刻、复杂的情感。短句简洁、明亮、有力、有节奏、有感染力,适合营造紧张的气氛、表达激烈的情感,常用于口语化、煽动性的文体中(如演讲、辩论发言等)。
答:原文把表示颜色的词语放在句末,是为了突出颜色的变化、流动的特点。(2)原文用几个短句来增强画面感和节奏感。
新问题类型的回答思路
1.比较原句与修改后的句子的不同之处。
(1)句子成分位置的变化——看强调的是什么。
(2)各种句型的变化——分析原句句型的表达效果。
(3)语序的变化——分析原句语序的合理性。
(4)词语变化——分析原句词语运用的优美之处。
(5)修辞变化——分析原句中某种修辞手段的运用之美。
(6)人称变化——分析原句中使用人称的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