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即雾霾,是雾和霾的合称。雾霾在城市中很常见,我国很多地区把雾和霾合并作为一种灾害性天气现象进行预警预报,统称为“霾天气”。霾是特定气候条件与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高密度人口的经济社会活动必然会排放大量的细颗粒物(PM2.5),一旦排放量超过大气环流能力和承载能力,细颗粒物浓度就会不断积累,此时若受无风天气影响,极易出现大范围的霾。霾的基本含义及识别方法,霾,顾名思义就是雾和霾。但雾和霾有很大的区别,空气中由粉尘、硫酸、硝酸等颗粒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视觉障碍,就叫霾。霾是灰霾(雾霾)。雾是由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而组成的气溶胶系统,常出现于秋冬季节(这也是2013年1月全国出现大面积雾霾天气的原因之一),是近地面空气中水蒸气凝结(或升华)的产物。霾也会使大气混浊,使视线模糊,使能见度变差。若水平能见度低于10000米雾霾对人的危害,由非水物质组成的气溶胶系统所造成的视觉阻碍称为霾或灰霾,香港天文台称之为烟雾。霾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可吸入颗粒物霾粒子分布比较均匀,灰霾粒子尺度较小,由0.001微米至10微米不等,平均直径约1至2微米,漂浮在空气中的粒子肉眼无法看见。由于雾霾是由灰尘、硫酸、硝酸等颗粒物组成,对波长较长的光散射较多,所以雾霾看起来是黄色或橙灰色。
能见度阻碍性雾是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漂浮在空中,形成条件需要有较高的水汽饱和度。霾出现时相对湿度并不高,而雾中相对湿度是饱和的(如果存在大量凝结核,即使相对湿度达不到100%,也可能出现饱和)。霾是由汽车尾气等污染物引起的,一般相对湿度小于80%时,因视觉模糊引起的能见度变差是由霾引起的。相对湿度大于90%时,因视觉模糊引起的能见度变差是由雾引起的。相对湿度在80~90%之间时,因视觉模糊引起的能见度变差是由雾和霾混合引起的,但其主要成分是霾。霾的厚度较大,可达1~3公里左右。雾霾形成因素及主要来源,雾霾的来源有汽车尾气、垃圾焚烧、工业排放、火山喷发、刀耕火种、建筑扬尘等。雾霾的形成既有“源头”,也有“帮凶”,就是不利于污染物扩散的气象条件,一旦污染物在长期静态的气象条件下积累,就容易形成雾霾天气。雾霾的形成有三要素:一是颗粒尘的物理来源,我国有世界上最大的黄土高原,其土质质地最容易生成颗粒状的尘埃粒子。二是运动不畅引起的扬尘。比如,路中间的花坛、路缘石里的泥土如果在下雨或泼水后流到路面上,一个小时就会干涸,车轮转动时就会产生大量的尘土。这些颗粒物即便落回到地面,也会因为汽车的不断驶过,再次被抛到城市上空。
三是扬尘来源和运动过程差异在一定空间内聚集,颗粒物最终与水分子聚集形成雾霾。目前,在我国黄土高原地区350多个城市,雾霾的三要素相当丰富。城市有毒颗粒物的第一来源是汽车尾气。使用柴油的大型车辆是PM10排放的“重犯”,包括大型公交车、各单位班车、大型运输卡车等。第二:北方冬季烧煤取暖产生的废气。第三: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气。例如冶金、窑炉锅炉、机电制造以及建材生产中的汽车修补喷漆、窑炉燃烧等排放的大量废气。第四:建筑工地和道路交通产生的扬尘。第五:可生长颗粒物,细菌、病毒的粒径相当于PM0.1~PM2.5。当空气中的湿度和温度适宜时,微生物会附着在颗粒物上,尤其是在油烟颗粒物上。微生物吸收油滴后,转化成更多的微生物,增加了雾霾中生物毒性物质的生长。六、家庭装修时也会产生粉尘“雾霾”。室内粉尘弥漫,不仅对施工人员和使用者的健康有害,而且增加了清洁负担,粉尘严重时,还给装修工程带来很多隐患。气候因素 1、水平方向的静风现象增多。城市中的建筑物越来越高,阻挡、摩擦作用使流经市区的风力明显减弱。静风现象增多,不利于大气中悬浮颗粒的扩散稀释,容易在市区周围及郊区堆积。 2、垂直方向出现逆温。逆温层就像一个锅盖,盖在城市的上空。这种高空温度高于低空温度的逆温现象,限制了大气低空空气的垂直运动,空气中的悬浮颗粒难以向高空漂移,而被阻挡在低空和靠近地面的地方。
三、空气中悬浮颗粒物、有机污染物增加。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工业的发展和机动车的迅速增加,污染物排放量和悬浮物大幅度增加。雾霾的具体危害及主要措施,雾霾的主要危害,(1)对呼吸系统的影响。引发急性鼻炎和急性支气管炎等疾病。对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慢性阻塞性肺病等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雾霾天气可导致病情急性发作或急性加重。如果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中,还可诱发肺癌。(2)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雾霾天对人体的心脑血管疾病也有严重的影响。可阻碍血液正常循环,引起心血管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出血,并可能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使慢性支气管炎发展为肺心病。(3)雾霾天气还会使近地面层的紫外线减弱,增加空气中传染性细菌的活性,增加传染病。(4)不利于儿童成长。由于雾天日照减少,儿童得不到足够的紫外线照射,儿童体内不能产生足够的维生素D,使钙的吸收量大大降低,严重者可引起婴幼儿佝偻病,小儿生长缓慢。(5)对心理健康产生影响。专家指出,持续的雾天对人的心理和身体都有影响。在心理上,雾天会使人感到沉闷、压抑,可激发或加重心理抑郁状态。另外,由于雾天光照弱,气压低,有些人在雾天会感到懒惰、心情压抑。
(6)影响生殖能力。研究表明,长期暴露在高浓度污染空气中的人,精子体外受精的成功率可能较低。研究人员还发现,有毒空气与男性生育能力下降之间存在相关性[6]。 (7)易引发老年痴呆症。据2017年2月6日报道,英国兰卡斯特大学马希尔及其团队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发表了一项新研究:“雾霾等空气污染不仅损害我们的肺部,还会损害我们的大脑。” 1)影响交通安全。雾霾天气由于空气质量差,能见度低,容易造成交通堵塞和交通事故。日常开车时,要多注意路况,避免危险。 (2)雾霾天气更容易引发癌症。雾霾天气,阳光严重不足,靠近底层的紫外线明显减弱,难以杀灭空气中的细菌,从而大大增加传染病的发生概率。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钟南山曾在一次论坛上指出,近30年来,中国民众吸烟率持续下降,但肺癌发病率却上升了4倍多。这可能与雾霾天数增多有关。不仅浓雾、能见度极低对人体健康有影响,雾天、多云天气也会出现同样的问题。(3)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雾霾天气对公路、铁路、航空、航运、供电系统、农作物生长等都有重要影响。雾霾天气会造成空气质量恶化,影响生态环境,给人体健康带来极大危害。
预防措施:雾霾天气少开窗。出门戴口罩,多喝水,多喝菊花茶、枸杞茶等中药茶,预防疾病。多吃水果。回家后深度清洁皮肤、头发。另外,喜欢晨练、买菜的老人要注意减少外出,因为雾霾对老人的危害极大。出门戴口罩,多喝茶,适量补充维生素D,饮食清淡,多喝水,多吃蔬菜。雾霾天气尽量减少出门,开车要节制。出门做好自我防护,佩戴专用PM2.5口罩和防雾霾鼻罩,过滤PM2.5,随时随地呼吸新鲜空气。避免雾霾天锻炼,太阳出来后可以晨练,也可以做室内运动。患者坚持服药。患有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雾霾天要坚持按时吃药。窗户不要关得太紧,可以选择中午阳光充足、污染物较少时短时间开窗通风。尽量远离马路,夜间交通高峰时段和大型车辆进城时,污染物浓度最高。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多吃豆腐、梨等,雾霾防治,特殊人群应对雾霾天气,根据年龄、职业性质、特殊生理状态,分别为老年人、儿童、户外工作者(如交警、建筑工人)、孕妇、慢性病患者。老年人在室内的时间较多,要特别注意清洁,习惯用扫帚扫地的老年人不妨用吸尘器代替,地毯、抹布、沙发套等要及时清理;传统烹饪方式如煎、炒容易产生大量油烟,污染室内空气,建议居家烹饪时多采用蒸、煮的方式。
儿童儿童身体发育尚未成熟雾霾对人的危害,雾霾天气中的粉尘、颗粒物会通过其呼吸道直接危害其健康,易引发感冒、咳嗽、鼻炎、支气管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儿童的防护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通过学校宣传、知识普及,让儿童对雾霾天气及其对健康的影响有直接的联系和感官的认识。二是提高家长自身对儿童的认知方法。三是减少户外活动,将户外活动改为室内活动,以减少雾霾对儿童的影响。另外,在日常生活中,毛绒玩具表面的灰尘、细菌较多,尽量少给孩子玩或者经常清洗,让孩子的活动远离污染严重的交通要道,对于临街居住的人来说,避免在交通高峰时段开窗通风。户外工作雾霾天气的持续发生,会让很多人在户外感到不适,但一般来说,我们在户外的时间比较少,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室内。但对于需要长时间在户外工作的劳动者,比如建筑工人、环卫工人、交警等,接触雾霾的时间更长,接触量更大,因此非常有必要强调和注意户外工作者对雾霾天气的防护。孕妇要适当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减少心理压力。同时孕妇不能只顾休息,还是应该适当活动,保持乐观的情绪。1、多吃含锌的食物;2、补充维生素C;3、增加室内空气相对湿度。慢性病 雾霾天最好减少外出,外出时建议佩戴防护效果较好的口罩。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戴口罩,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特别是呼吸困难患者,戴口罩后会人为造成呼吸障碍;心脏病、肺气肿、哮喘患者不宜长时间戴口罩;慢性病患者建议清晨雾气浓重时,尽量避免外出逛街、参加各类户外活动,多喝水、注意休息,如有不适,尽快去医院就诊。专业用声带保护教师、讲师、歌手、主持人、销售人员等专业用声者,经常需要用声,属于咽喉疾病高发人群,在雾霾天气更容易出现咽喉问题。建议雾霾天气尽量减少用声,让嗓子充分休息,出门佩戴口罩,保持室内温度和湿度,多喝水,用一些中药代茶来预防和治疗咽喉不适症状,经常用药保护声带。治霾是一场持久战,而不是一场战役战。持续高发、频繁、持续不断、愈发严重的雾霾,使城市空气污染成为民众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漫天的雾霾让很多人感到一种无力的焦虑和无解的迷茫,不知道如何才能消除。这种“雾霾”之下的无力感,让从上到下的人都开始反思自己的错误。在高层领导的重视、民众的呼吁和随时可能再来的雾霾的压力下,地方政府开始采取各种措施治理雾霾,有的重在治标,有的重在治本。中国很多问题的“解决办法”都是现实“逼”出来的。看得见、躲不掉、避不开的雾霾,迫使政府把“治理”摆上了最重要的议事日程。
比如辽宁向雾霾严重的城市开出“雾霾罚单”,以推动改革;北京将进行人工减霾试验,用人工降雨等物理方法消除雾霾;石家庄市为治理雾霾,一天拆除18家水泥企业,据说可减少约64节火车车厢的粉尘排放量;雾霾严重的河北省明确表示将削减近三分之一的钢铁产能,以治理大气污染。同时,专家们也纷纷建言献策,提出发展核电可以解决雾霾问题。英国反思大气污染的惨痛后果,催生出台全球第一部大气污染防治法案《清洁空气法》。欧盟要求其成员国2012年空气质量不达标天数不得超过35天,否则将面临4.5亿美元的巨额罚款。为了达到标准,早在2003年,伦敦市政府就开始对进入市中心的私家车征收“拥堵费”。20世纪80年代,政府决定在街道上试用一种钙基粘合剂来控制空气污染。这种粘合剂类似胶水,可以吸收空气中的灰尘。街道清洁工已经在嘈杂、污染严重的城市地区使用了这种新产品,2013年这些地区的颗粒物下降了14%。美国环保署于1997年7月首次提出将PM2.5作为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美国公民可以根据公布的年度监测统计数字和每日监测数据,监测PM2.5的标准监测程序,并参加所在州环保局举行的公众听证会。如果空气污染严重,德国会在污染严重的地区禁止某些类型的车辆或禁止所有车辆通行。
2013年,德国正大力鼓励机动车安装尾气净化装置,安装滤清器的车主可获得国家补贴。法国在2012年4月发布的空气颗粒物污染报告中,列出了一系列保护公众健康的建议,特别是针对肺病、心脏病患者、幼儿、老人等敏感人群。城市绿化是日本控制污染的重要措施,东京规定新建建筑必须有绿地和屋顶绿化,2003年东京立法要求汽车安装滤清器,禁止柴油发动机汽车进入城市。东京出租车全部使用天然气。意大利米兰市对污染最严重的汽车征税,工作日7点至19点,污染严重的汽车必须缴纳2至10欧元的税金才能进入城市。罗马实行“绿色星期天”活动,只有电动汽车等环保汽车才能在街道上行驶。韩国环境部2019年2月14日表示,韩国将从2月15日起正式开始实施《削减和控制可吸入颗粒物排放特别法》,以应对雾霾、保障民众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