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15日国家税务总局官网发布了《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的通知(税总发〔2014〕148号),明确取消了注册税务师的职业认证资格许可。这也是自2014年8月12日国务院公布《国务院关于取消和调整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等事项的决定》(国发〔2014〕27号)后,再次给注册税务师行业内带来了巨大的震动,无论是从事注册税务师考试培训的机构,还是广大的注册税务师,甚至到行业管理部门,都倍感压力与困惑。那么随着国家对注册税务师资格的取消,注册税务师这个行业的出路到底在哪里?
一、取消注册税务师认证资格的直接影响有多大?
国家税务总局取消了注册税务师资格认证,必将对国内税务服务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但就短期内的实际影响而言,十分有限。要想回答这个问题,还是要分析一下目前国内的税务服务市场现状,目前国内相对高端的税务服务均被四大、大型内资会计师所、大型内资税务师所以及部分专业税务律师事务所垄断,我个人粗略的估计目前的分配比重约为:45%(四大):40%(内资会计和税务师所):15%(内外资律所),况且近几年来后两者的比重还在持续提高。国内这些以高端客户取胜的税务服务机构大多是以税务咨询为主业的,涉税鉴证类业务对它们而言性价比不高,它们也作一些涉税鉴证类业务,但大都是出于维持客户、防止客户流失的角度考虑。比如:华税律师事务所是国内第一家专业化税务律师事务所,定位于“小而美”的精品律师事务所,长期以来税务咨询、税务筹划以及税案解决是其主要业务,3年前我们为了防止客户流失也注册了一家税务师事务所,但它不是华税的特点,我们对外宣传和拓展从未以税务师事务所的名义展开,涉税鉴证类业务收入占我们总收入的比重一直比较低,历年来我们的合伙人也从没有将涉税鉴证列入华税大力拓展业务范围。所以说,国家税务总局取消注册税务师资格认证受到冲击的首当其冲自然是涉税鉴证业务,对于以传统涉税鉴证业务为主的注册税务师和税务师事务所影响最大。就区域而言,对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以税务咨询服务业务为主的注册税务师影响有限;而对于中、西部地区,以传统涉税鉴证为主业的税务师事务所影响为最大。
二、如何看待取消注册税务师认证资格的长远影响?
我曾经多次在不同场合与同行交流中提出过,如果国家取消了注册税务师的资格认证,而注册税务师又不能行业立法,那么从长远看本次取消注册税务师认证资格也就彻底颠覆了注册税务师行业,中国将回归类似美国注册会计师和税务律师两家税务服务机构的共治时代,一个没有准入门槛的行业是没有未来的,是注定要被边缘化的。目前,国内律师业有《律师法》,注册会计师行业有《注册会计师法》,这两大行业发展的也已非常成熟,市场化程度已经很高,细分市场是律师业和注册会计师业未来发展的一大趋势,市场不仅需要航空母舰型的大型所,也需要精雕细琢的有个性的中小所,不大又没个性的事务所是没有太大前途的。华税律师事务所成立于2006年,时间不长,我们在成立之初就定位于专而精的税务律师事务所,这在当时也填补了国内律师业法律服务的空白,由于精准的定位和对市场的良好把握,近几年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特别是在税案解决、并购税务服务、房地产税务筹划、高科技税务服务等领域在业界略有优势。
三、注册税务师,下一步该怎么走?
无论税务服务、会计服务还是法律服务取消注册税务师,要想发展的好,走的远,活的精彩,我认为无外乎是变大和走个性化路线两条路。所谓变大就是追求以规模取胜,统一的品牌,统一的资源调度,气质形象内外具佳,牢牢控制住终端客户,并不断扩充,不断盘活。所谓走个性路线就是差异化经营战略,要在某一个点上不断积累、放大,开始的时候,面不宜铺的太宽,要作专作精作深,要让客户感觉到你的特点,并充分认可你的特点。华税在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无论微信、博客、印刷品、ppt等均有自己鲜明的特点;又比如,我们对团队提出了“价值增加论”的执业理念,华税一直强调“如果我们不能为华税和客户创造价值,我们就没价值”,持续为客户创造价值的理念,无论是我们的团队还是我们的客户都是非常认同的,长期坚持下来,客户的服务体验自然就明显不同,这也成了目前华税的文化和个性之一。有人说,有没有第三条路可走,作一个既有个性又有规模的所?理论上说这种所最好,但往往在追求规模的同时,人会越来越多,多元化和包容性又成为了大所的主旋律,求同存异方能成就其大。那么有个性的所就不能做大吗?也不是,我个人认为有个性的所可以追求适度的规模,并保持其独特的个性,持续以客户的服务体验和精专的服务为中心,还是有比较大的成长空间的。就目前国内排名前十的大型税务师事务所而言,相比律师业、注会行业而言,其总收入规模和人均收入标准都还算不上太大,而且市场化运作不佳,并缺乏个性。
(一)求大之路咋走?
1、与会计师事务所结盟?
鉴于在目前国家取消注册税务师资格的大背景下,全国性大型税务师事务所大都已经拥有了会计师事务所牌照,转而步入注册会计师行业是其必然的结果。但注册会计师行业已经非常成熟了,和律师业一样行业老大的江湖地位早已确立了,从长远看大型税务师事务所进入会计师事务所的结果是,要么是被大所合并以继续追求规模和品牌,要么是自己慢慢熬着当老大,但几率很渺茫。区域性中大型的税务师事务所或将迎来一次难得的重整机会,由于其对各自所在的区域具有较大影响力,这种重整合并是具有增值性的,核心的问题在于区域过于分散,合伙人相互多不了解,有时候“不恋爱就结婚”的后果是很严重的,成功的关键是如何找到一个共赢的机制取消注册税务师,合伙人都暂时放下各自的利益,共同协作走好这段求大之路。
2、与律师事务所联姻?
过去几年,我在欧洲、美国、澳洲等国家访问了许多知名的税务服务机构,在德国和奥地利我曾经分别访问过两家非常大的税务服务机构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于德国和奥地利的税法都比较发达,法治化程度也很高,税务诉讼比较多,而税务诉讼只能由税务律师来出庭,这两家大的税务服务机构不仅有律师事务所,还有会计师事务所,组成了一个税务服务集团,当然在其业务构成中绝大部分都是围绕税务服务展开的,也有部分代理记账、报税之类的低端常规业务,但比例不高。就职业特点来看,与税务律师相比,注册税务师和注册会计师一样,通常更精于账务处理和涉税审计类业务,注册税务师和注册会计师具有高度的重合性和竞争性,本次注册税务师取消,受益最大的当然也是注册会计师行业了,基本上与国内的税务律师无关。而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与税务律师就具有了天然的互补性,一个精于账,一个精于法,我相信未来国内也会出现若干家税务律师与注册会计师或者注册税务师混业经营的大型税务服务机构,本次国家取消注册税务师资格认证,会不会催生一家或者几家类似的混业税务服务机构,让我们拭目以待。
(二)个性路线咋整?
税务服务机构要想变的有个性,有品位,有认同,作一间“小而美”的事务所,那是很难办的一件事情。简而言之,合伙人要不断的追求完美,要创新,要注重细节,要有精准的定位,要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要有死磕精神,更要有得力的人才。我个人认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线城市具有这种引领潮流的地缘和人缘天然优势,似乎更具有可操作性。所以说,作一个有个性的所很难,持续作一个有个性的所更难,往往一不小心就被同化了。就像乔布斯创办的苹果一样,需要疯狂,需要有艺术气质,更需要执着,才创办了一间另类而又伟大的公司。但差异化的经营模式,的确可以以小博大,往往能够取得出奇制胜的效果,并能够培养出事务所的核心竞争力。华税就一直奉行个性化经营理念,在很多人认为律师做不了税的时候,我们投身税务律师行业,在律师界很多人大举进攻资本市场、房地产等领域赚大钱的时候,我们不为所动,死磕到底;其实从另外一个层面华税也是自觉或者不自觉地被市场逼迫着走上了这条路,华税是开拓者,当时根本就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参照。我最近忙着把个人从业10多年办理过的税务争议案件整理出书(《中国税法疑难案件解决实务》一书,该书选取了30个真实税案,预计将于2015年2月由法律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
),全部案卷整理出来后足足有近300件,地域范围涉及全国各地,案件类型涉及听证、行政复议、一审行政诉讼、二审行政诉讼、涉税刑事辩护、税务案件申诉等等,由于长期以来国内税务争议案件偏少,这个数量算起来,华税应该是目前国内办理税务争议案件最多的法律服务机构了。问题就又来了,当事人为什么千里迢迢来北京委托华税办理其涉税案件呢?难道在当地连个律师都找不到吗?恰恰相反,凡是委托华税办理的税务案件,一是通常标的额均较为巨大,二是有相当比例的案件本身就是由当地律师推荐的,其中有些律师与我们并未谋过面。而且华税的收费标准一直以来也非常高,有的案件据当事人反映甚至是其当地律师收费标准的数十倍,其实当事人看中的是华税的专业能力、经验和品牌,我们已经成长为国内最好的税务争议律师了,一般的律师事务所在短期内很难超越我们,这就是个性化路线、差异化经营的魅力所在。就现实性而言,全国性的大型税务师事务所追求个性化路线,一方面可能会影响它的运营效率,另一方面个性化路线搞不好也会产生鸡飞蛋打的不良后果,个性化的基因对大体量的事务所植入的难度和成本有点大。区域性中大型的税务师事务所可以考虑个性化的运营思路,逐步找到自己的特点,往纵深方向发掘。我的建议是可以结合当地产业布局情况,按税种或者按照行业细分市场,并逐步培养起业务骨干和团队文化,能够为客户提供有价值的规范的税务服务产品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