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放弃央企工作回乡养鲍
他希望成为一名“中间人”,让科研成果在基层扎根。
在央企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是很多大学毕业生的梦想。 然而,80后年轻人杨桂芳却走了一条不寻常的路。 他放弃了央企的工作,选择成为一名从事水产养殖的海归创客。 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架起基层农民与大学科研机构之间的桥梁,通过产学研合作将科研成果落地基层,带动当地农民共同致富。
图为杨桂芳在其水产养殖基地。照片由受访者提供
放弃稳定工作选择回乡创业
杨桂芳出生于1988年福州大学研究生吧,他的家乡南日岛是莆田最大的岛屿。 当地的南日鲍鱼使用自培育的种子。 由于当地水质优良,气候适宜,鲍鱼味道鲜美、味道独特,成为市场上的抢手货。 岛上7万多人口中,有1万多人从事鲍鱼养殖,杨桂芳的父母也在其中。
岛上的农民仍然以非常传统的方式养殖鲍鱼。 大多数依靠人工饲养。 他们长年弯腰干活,导致很多村民患上了腰椎间盘突出症。 杨桂芳不忍心看着父母这么辛苦,就放弃了在央企稳定的工作,回到了家乡。
杨桂芳告诉记者,起初他并不想成为一名创客,只是想帮助父母。 然而,在基层打拼一段时间后,他发现传统的养殖方式存在很多问题。 “我希望通过引入新技术来改变这一现状,打开市场。” 然而,杨桂芳既没有经验,也没有人脉资源,而且他的很多想法不被别人认可,所以他决心继续深造。 通过福州大学环境工程硕士学位后,他因优异的表现获得了提前攻读博士学位的资格。 他目前在校的研究方向是环保材料。
引进先进技术培育生态水产品
为了更好地带领村民致富,杨桂芳不断尝试研究高产、高密度养殖技术。 2013年,他通过海交会引进了“鲍鱼别墅养殖新技术”。 与传统的网箱鲍鱼养殖方式相比,“鲍鱼别墅”良好的光照保护有利于鲍鱼生长,鲍鱼成活率提高20%。 既节省了养殖面积,又方便管理。 最重要的是,节省80%以上的人工成本。
但鲍鱼养殖周期长、投资高。 从指甲盖大小的鲍鱼苗培育到半巴掌大小的鲍鱼,大约需要三年时间。 如果遇到台风,产量就无法保证。 为了降低鲍鱼养殖风险,杨桂芳在2014年海交会上再次推出“以单篓养殖梭子蟹为中心的高产高效技术”,增加自家养殖的门类。 杨桂芳介绍,梭子蟹在生长过程中需要经历脱壳过程,在脱壳过程中很容易被同种其他成员吃掉。 引进“单篮养殖”技术后,梭子蟹隔离养殖、独立饲养,成活率大大提高。
杨桂芳的尝试非常成功。 他投资11万元养殖梭子蟹,4个月后净利润12万元。 杨桂芳说,“单篮养殖”技术已经在南日岛上有五六户人家试用。 “如果这项技术稳定有效,我计划鼓励当地农民参与种植。”
创办公司收获效益推广技术遭遇瓶颈
随着行业的不断发展,杨桂芳于2014年注册成立了福建海尔水产科研有限公司。在传统的销售模式下,农户的水产品要经过经销商、批发商等多个市场环节才可以上市。接触客户。 除了主打的南日鲍鱼和三瘤梭子蟹,海尔还深入技术研发,对鲍鱼产品进行深加工,并与广州的一家公司合作开发即食菜肴,从而消除了这些中间环节。链接。
虽然公司取得了效益,但杨桂芳也有自己的担忧。 基层农民有需求,大学科研机构有成果。 在国家政策的推动和鼓励下,创新技术理所当然应该得到推广。 但他在实践中发现,由于大多数新技术售价较高,且存在一定风险,很多农民在看到真正效益之前不愿意投入资金。 这也是创新技术推广的瓶颈。
“我希望通过探索新模式、引进新技术,为沿海养殖技术交流、扩大产业规模做出贡献,也为农民提供一条降低风险的致富之路。” 杨桂芳向记者讲述了自己创办公司的初衷。 并不是一家企业是唯一一家,而是要做一名合格的中间人,架起基层农民与大学科研机构之间的桥梁,通过产学研合作福州大学研究生吧,让科研成果在基层扎根——研究合作。
□征集订单
为了鼓励大学生创业,国家近年来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 今年,《万宝就业在线》首次推出“网上创业”栏目,为有志于创业的应届大学毕业生提供了一个展示创业梦想、通过这个平台找到伯乐的平台。
如果您愿意支持大学生创业,或者您身边有好的大学生创业项目,请联系记者李辉13635267110和陈若帆18059032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