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的由来
相传,中国的元旦源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顼,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见于《晋书》:“颛顼帝以夏正月为岁首,实为元旦之春。”南北朝时期,南朝萧子云在《节雅》诗中也记载了“四时新元旦,万寿始于春。”
中国最早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元即“始”、“始”,旦即“日”。元旦合称“元旦”,意为“第一天”,即一年的第一天。汉武帝以前,正月初一没有统一的日期,因此,历代元旦的月份和日子并不一致。夏朝夏历以正月(一月)为正月,商朝殷历以十二月(十二月)为正月,周朝周历以冬月(十一月)为正月。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以阳春月(十月)为正月,即十月初一为元旦。 直到汉武帝时,才规定以正月(一月)为正月,以正月初一(夏历的正月初一)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但这是夏历公元元年的由来,也就是阴历或农历,并不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元旦。1911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为了“以夏历为准,以顺农时公元元年的由来,以西历为准,以利统计”,民国元年决定采用公历(实际使用于1912年),并规定公历(阳历)1月1日为“新年”,但不叫“元旦”。 我们今天所说的“元旦”,是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同时也决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历,并正式把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农历正月初一改为“春节”。